第0036章:私黨之論惹的禍(第2/2 頁)
不知變通。
簡單來講:
孫復所講,都是治國之術,是如何對待百姓,如何報效朝廷,如何振興江山社稷。
但科舉考試考的卻是詩賦文章,是辭藻、是虛誇之言。
跟著孫復等人學,自然難以在當今的科舉考試形式中取得好成績。
像范仲淹、富弼那種敢於提出治國之策的人,因損害了多數人的利益,被定義為結黨,定義為專權。
故而,當下的朝廷,士風浮躁,彌散著一種得過且過的景象。
當然,這和當今官家太過於優柔果斷的處事風格是分不開的。
這點,孔方看得很明白。
孔方拱手道:“先生,小子已知你的心意,自然不會強人所難。科舉之制,確需改制,我建設書院,是為助力精貢舉之策,能否借用您半個時辰,讓小子也講一講我辦學的想法!”
“助力精貢舉之策?”聽到此話,孫復的眼睛亮了,一下子站了起來。
“茶室敘話!”
他對科舉變法依然很在乎。
見陳執中的引薦信都未起身,但聽到孔方言說建書院乃是為了施行科舉新策,不由得變得熱情起來。
片刻後。
雙方來到茶室。
賓主分別坐下,黑娃擔當起煮茶的角色。
孫復認真地看過陳執中的引薦信,不由得看向孔方,疑惑道:“孔公子是商人?商人建私學,實不多見!”
建書院,向來都不是一項賺錢的買賣。
有時甚至還需要當地官衙支援或募捐才能活下去。
因為書籍筆墨、雕刻書版的花銷,根本不是一般人家能夠承受得起的。
一般都是當地的大儒或出仕的官員,會建書院。
書院,並非完全是教學之所。
像歷城的縣學,就是個編撰縣誌、存放書版書籍、甚至印刷書籍的地方。
私學也都大多如此,多是一些儒士的學術論辯之地。
至於學生,窮者讀不起書,富者大多都是尋名師單獨傳授學問。
孔方看向孫復,率先丟擲一個問題。
“敢問先生,新法之中的精貢舉實乃官家支援之策,為何會難以實施?”
趙禎也早就看出大宋士氣浮躁,精貢舉正是一副良藥。
精貢舉,其實可歸為兩點。
其一,在教育上,大力興辦學校,舉薦通經有道之士擔任教授。
其二,在科考上,重策論而輕詩賦,去辭藻瑰麗虛誇之風。
孫復無奈搖頭,道:“通經有道之士在守舊人眼中,皆為私黨,私黨有專政之嫌,朝廷不願用。照此下去,恐怕任何一項新法都難行!”
策是好策,但卻無法執行。
當下的朝堂。
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等人想幹一番大事業,那定要聚攏一批志同道合的人。
但聚齊之後,只要施行新政,就會損害許多士大夫官員的利益。
後者就上書彈劾,稱這些人是私黨,是要奪皇權。
奏疏能堆成一座山。
這個大帽子扣下來,誰都接不住。
於是,大宋主張新政的官員們,要麼選擇在朝堂裡和那群守舊的官員們爭論招架,要麼選擇外放,當個地方官,逐漸躺平。
大宋的官場生態,決定了新法很難成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