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第1/2 頁)
「(天寶)十載上元節,楊氏五宅夜遊,遂與廣寧公主騎從爭西市門,楊氏奴揮鞭誤及公主衣,公主墮馬。駙馬程昌裔扶公主,因及數撾。公主泣奏之,上令決殺楊家奴一人,昌裔停官,不許朝謁。於是楊家專橫,出入禁門不問,京師長吏,為之側目」(樂史《楊太真外傳》)。以堂堂皇家公主,尚且受辱於楊氏家奴之手,區區百姓,就更不必說了。末聯「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如神龍掉尾,筆鋒陡轉,寫出楊國忠驕橫跋扈、不可一世、氣焰熏天、灼手可熱的情狀。從「美人相」,經過「富貴相」、「妖淫相」,最後顯出「羅剎相」。絕代國色,竟然和惡魔連成一體,而且連得那麼自然,那麼真實,使人不得不嘆服詩人筆有化工。
清人浦起龍說這首詩「無一刺譏語,描摹處,語語刺譏。無一慨嘆聲,點逗處,聲聲慨嘆」(《讀杜心解》),很有見地。如「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就字面上看不過形容楊氏姊妹嬌貴而已,但聯絡當時作者「飢臥動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聯百結」(《投簡鹹華兩縣諸子》)的窮困境遇,聯絡當時「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的淒涼景象,再看這種暴殄天物的行為,就令人切齒了。又如「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似乎漫不經心地穿插在裡面,但實際上卻含有深意。楊氏姊妹外出遊玩,玄宗竟派太監不停地送來御膳,其體貼寵愛,可謂入微,而正是這種寵愛,助長了楊氏驕橫跋扈的氣焰——這正是詩人發自內心深處的感慨。
靈湫記異
靈湫記異
相傳西周末期,周幽王在驪山(地處今陝西臨潼東南)北麓修建驪宮。山有溫泉(湯泉)。但那時的溫泉,上無尺棟,下無環牆,沐浴時可見星辰,名為「星辰湯」。直到秦始皇,才在這裡砌石起宇,名為「驪山湯」。唐玄宗天寶六年(747)在此大舉擴建,將湯井改建為池,環山建造宮室,更名為「華清宮」,因宮在湯泉之上,又名「華清池」。華清池是唐代帝王遊樂的別宮,天寶年間(742-755),玄宗在每年十月,都要攜楊妃姊妹來這裡,直到年底或第二年暮春三月才回長安。其間還要駕臨湯泉東面的靈湫致祭。有感於時事危急,杜甫在安史之亂前夕,寫了《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這首詩。
《淮南子?精神訓》:「月中有蟾蜍。」高誘註:「詹渚,月中蛤蟆,食月,故曰蝕於蟾蜍。」古人將蛤蟆看作是蝕月之物。月是陰精,為后妃之象。據姚汝能《安祿山事跡》載,祿山自請為楊妃養子,入朝必先拜楊妃,出入宮中,不受禁止,濁亂宮闈。詩中說「坡陀金蛤蟆,出見蓋有由」,正是以蛤蟆蝕月寓諷刺之意。李白《古朗月行》:「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悽愴摧心肝。」語意與此相似。《資治通鑑?唐紀》玄宗天寶十三載:楊國忠言安祿山必反,且曰:「陛下試召之,必不來。」玄宗使召之,祿山聞命即至,並見上於華清宮。由是益信祿山,國忠之言不能入矣。太子亦知祿山必反,言於玄宗,不聽。加上楊妃同安祿山不同尋常的親密關係,也決不肯加罪於他。唐人好以西王母比楊妃,故詩中說;「至尊顧之笑,王母不肯收。」
華清池
又據《安祿山事跡》載:「嘗夜宴祿山,祿山醉臥,化為一黑豬而龍首。左右遽言之,玄宗曰:『豬龍也,無能為者。』」,這固然出於後人的編造,荒誕不經,但唐玄宗對安祿山的輕信、放任,確已到了昏聵的地步。安祿山被遣歸範陽,無異縱虎歸山,就像豬龍僭擬真龍,蛤蟆變為長虯,其叛逆之勢已成,不可制服了。故詩中說:「復歸虛無底,化作長黃虯。」王嗣奭道:「祿山當如陰蟲伏處,今一旦憑藉寵靈,窺竊神器,妄自意為夭矯飛天之物,豈非蛤蟆而黃虯,上下失位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