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5 頁)
,就沒有必要繼續往西去了。關於佛法的種種疑問,天才的鳩摩羅什一定能夠解答。鳩摩羅什從龜茲帶來大量經書,其中應該有不少與戒律相關,實際上他也翻譯了《梵網經》、《佛藏經》等律藏經典。
法顯出發兩年後,鳩摩羅什受後秦的姚興之邀來到長安。如果當初法顯出發的時間推遲兩年的話,他前往天竺的整個計劃都可能被取消。
法顯去到天竺才得以解明的疑問,以及在那裡入手的律藏經典等,這些問題在他出發兩年後,在長安也得到了解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也許有人會認為法顯的大旅行不過徒勞一場。
然而較之實際的收穫,法顯的天竺之行得以完成這個事實具有更大意義。第一個從中國到達天竺的求法僧竟是法顯這樣一位平凡而誠實的老人,這個事例對世人產生的激勵是不可估量的。
但有一個疑問。法顯前往天竺之前,難道不知道名僧鳩摩羅什就在武威嗎?鳩摩羅什不是自早年起就揚名佛教界了嗎?或許當時的資訊傳遞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準確。
這只是我的推測。建立後涼的呂光以及他的後繼者們,一定是把鳩摩羅什當作國寶一般秘藏起來,所以外人難得與之接觸。據《晉書·鳩摩羅什傳》記載,鳩摩羅什專擅占卜吉凶,而且料事如神。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能夠預言將來的名僧比宰相更為重要。
前秦的苻堅曾動員十萬大軍攻陷東晉重鎮襄陽,並在那裡獲得了名僧道安和名儒習鑿齒二人。這時苻堅對宰相說:“我用兵十萬攻下襄陽,得到的是一個半人。”也就是說道安算一人,習鑿齒算半人。苻堅表達的並不是得不償失之意,而是想說名僧價值之高非同小可。
正是這位道安向苻堅建議邀請身在龜茲的鳩摩羅什。可見道安也認為,鳩摩羅什是比自己更有價值的名僧。於是苻堅命令出征西域的將軍呂光一定要把鳩摩羅什請回來。
既是如此可貴的名僧,呂光父子要把鳩摩羅什秘藏起來的心理也可以理解。
並且,可以想見,在前往長安之前的十七年間,鳩摩羅什停止了公開的宗教活動。
四 求法僧:踐流沙之漫漫(8)
要想把佛法的正確內容傳播到東方,重要經典的翻譯最為關鍵。鳩摩羅什由此應當認識到掌握中國文字的必要性,在這十七年的時間裡,他一定在學習漢語和閱讀古典。
西域當時屬於波斯系國家,而並非突厥系,龜茲使用的語言也屬印歐語系,所以鳩摩羅什的母語是與漢語截然不同的語言。呂光攻陷龜茲的時候,鳩摩羅什三十五歲(也有四十一歲一說)。如果他早有打算到東方傳教,也可能預先學習了漢語。不過,正式學習的開始,應該是在遷移至武威之後的事。在這段蟄伏期內,鳩摩羅什的存在很可能被世人遺忘。長達十數年的沉默,一定使鳩摩羅什成為傳說中的人物。而法顯在取經求法的熱烈願望下,更不可能把傳說當真。
說到求法僧,通常是指從中土歷經險途,前往西域以及天竺尋求佛法的僧人。但是從廣義上來說,像鳩摩羅什這樣,自西向東傳播佛法的人也應該包括在內。因為傳授佛祖的教誨,普度眾生的行為本身就是在尋求佛法的真髓。
鳩摩羅什被邀請至長安後,在直到離世的短短八年時間裡,他翻譯了三十五部共二百九十四卷佛經,可說是完成了一項超人的偉業。後來玄奘所翻譯的佛經屬於逐字逐句的嚴謹的學術翻譯,而鳩摩羅什的譯經則以意譯為主,把握經典的主旨,使讀者更容易理解佛法的核心內容。應當算是一種文學性的翻譯,這或許與鳩摩羅什中年以後學習漢語的經歷有關。
如今在日本廣為傳誦的《法華經》就是這位西域出身的鳩摩羅什的漢譯之作,這是一篇令眾多佛教徒為之心動的優美譯文。我想,因為這部漢譯《法華經》,日本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