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風情秦淮(第1/2 頁)
“那,瑤瑤你知道烏衣巷的來歷麼?”
秦瑤搖頭!
“其實,朱雀橋邊的這一塊原是三國時吳國戍守石頭城的部隊營房所在地,由於當時軍士都穿著黑色制服,所以就以“烏衣”為巷名。
後來,這裡成了東晉時高門士族的聚居區,以王導為代表的王氏家族和以謝安為代表的謝氏家庭都居住在孫吳的烏衣營舊址,此時的烏衣營已改稱為“烏衣巷”。”
“哦,秦瑤一臉豔羨的看著景軒道:“景軒,你懂得真多!”
“呵呵,懂得多有什麼用?百無一用是書生!
瑤瑤,你說,咱們要不要坐船,去欣賞一下唯美夜色下的秦淮河?”
“當然了!”
景軒買的是套票,散客滿了就開船。
因為現在還不是旺季,沒有太多遊客,於是二人上了一個畫舫小船。
輕風拂面,江水依依,秦淮河岸便是金陵古城,二人聽著船上導遊的介紹,感嘆著這片江南煙雨的歷史變幻。
透過杜牧的《泊秦淮》,我們知道了最起碼在隋唐時期秦淮河便是有名的風月之所。
但這些明樓畫舫裡的商女、歌女、舞女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妓女,更多的是賣藝不賣身。
尤其是那些明樓畫舫調教出來的頭牌花魁,更是‘才貌俱佳’。
吹拉彈唱、唱唸做打無一不精,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一不通,並不是你一擲千金就能得到的。
要想得到花魁們的青睞不僅要有錢,還要出身名門、相貌英俊、氣質出眾、談吐文雅、滿腹經綸、出口成章
因此秦淮河畔成就了一段段才子佳人的故事(比如李香君與侯方域,董小宛與冒闢疆,馬香蘭與王稚,等等)在一起出雙入對,吟風弄月,填詞唱曲
如果是太平盛世倒也不失為一樁佳話,但到了王朝末年,這便是不折不扣的亡國之音了。
大明崇禎年間,因為小冰河氣候天災人禍不斷的大明王朝已經是風雨飄搖。
西部,西北,中部,北部,東北皆已是一片烽火狼煙,戰亂不斷。
唯獨腳下的這片煙雨江南,卻保持著詭異的安寧與和平,甚至是畸形的經濟繁榮。
揚州府內瘦西湖上的笙歌,何園裡的唱唸做打崑腔音,五亭橋外的悠揚笛聲,夜夜笙歌不停。
作為當時的陪都應天府南京,秦淮河兩岸酒家林立,濃酒笙歌,無數商船畫舫晝夜往來河上,許多歌女寄身其中,輕歌曼舞,絲竹飄渺,文人才子流連其間,不願往返。
在眾多歌女之中又以秦淮八豔最為有名。
她們分別是:柳如是、顧橫波、馬湘蘭、寇白門、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以及陳圓圓。
這些江南名妓最後大多成為富貴人家的掌中玩物。
比如柳如是嫁給了錢謙益(就水太涼的那位)顧橫波嫁給了龔鼎孳(也是位毫無氣節的東西)卞玉京曾於吳梅村相戀(江左三大家之一)寇白門嫁給保國公朱國弼,陳圓圓嫁給了吳三桂。
最後的歷史大家也都知道了,李自成打進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而死,吳三桂本欲降‘順’,但劉宗敏卻霸佔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最後引得吳三桂‘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吳三桂降清,引清兵入關,最後隆隆的北方鐵蹄徹底葬送了還在苟延殘喘的南明王朝。
接下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南京淪陷,杭州淪陷’原本美輪美奐的煙雨江南最終成為了一片斷壁殘垣。
任你是文人墨客也好,絕代佳人也罷。最終成為清軍南下路上的一堆白骨,一縷香魂。
有人說亡國之時必有禍亂天下的絕代妖姬,陳圓圓就被扣上了這頂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