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羯石初露(第3/10 頁)
對,這個天馬行空的小哥,就是有“書聖”、“墨皇”之稱的書法家王羲之。
西晉時期,琅琊王氏的著名代表有兩個,一個是“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成語“卿卿我我”版權的擁有人。
在古代,按禮數,女性應稱呼老公為“君”, 老公應稱呼老婆為“卿”,可王戎的老婆,卻常以“卿”稱呼王戎。王戎感覺很彆扭:快別這樣叫我了。沒想到,老婆的理由很充分: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
你說卿就卿吧,王戎拗不過老婆,聽之任之,本來這是夫妻之間尋常的私事,卻無意為後世貢獻了一個成語 卿卿我我。這,就是名人效應,如果二人閨房中再整出個故事,那哼哼哈嘿也就成當代的著名成語了。
王氏另一個著名代表,就是大名鼎鼎的魏晉名士王衍。王衍清秀儒雅、才華橫溢,可稱一代奇士。少年時,有一次去拜訪“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離開時,山濤目送其走出很遠,感慨:不知道是哪位老婦人,竟生出如此俊秀飄逸的兒子!
繼而,又搖搖頭:誤盡天下百姓的,也可能是此人。
西晉政壇大紅人、太傅楊駿,曾想把女兒許給王衍為妻,王衍卻對擅權的楊駿不感冒,就假裝得了精神病,楊駿只好作罷。
豪門大家之間拒絕聯姻,哪怕是禮貌性的,也挺難達到圓滿的拒絕的效果,因為,這涉及家族尊嚴問題,一不小心就由準姻親變成世仇。然而,現代男女屌絲們藝術的拒絕一個異性卻很簡單—試著借錢就行。
王戎,王衍的從兄,晉武帝司馬炎曾問王戎:當世哪個人可以跟王衍相比?王戎想了想:當世可能還沒有吧,應該從古人中去尋求未見其比,當從古人中求之。
王衍的族弟王敦,在南渡江南輔佐司馬氏成立東晉後,還經常提到王衍:夷甫處在人群之中,猶如明珠美玉落在瓦片石塊之間。
大畫家顧愷之,也曾在王衍的畫像上作讚詞,稱讚其人品如青山聳峙,千仞壁立。
在古代,特別是科舉制度誕生之前,盛名即是最好的升職器。金光閃閃的一代名士王衍,成功躋身西晉最高權力層,曾擔任中書令、司徒、太尉等國家頂級要職。
然而,名士卻並非一定是稱職的治國之材,王莽、謝萬、李煜等人都是這方面的反面典型。王衍的治國能力如何?從一個來源於他本人的成語可見一斑。
信口雌黃。雌黃,即雞冠石,黃色礦物,常用作顏料。這玩意兒在古代還有一個重要用處,古人用黃紙寫字,寫錯字時可拿它當天然塗改液用,塗抹後改寫。因此,信口雌黃就比喻不顧事實、隨意改動觀點,隨口亂說。
王衍崇尚玄學,乃一代清談名士,喜歡詭辯、瞎扯淡。
一個人的口才如何,往往能影響其他人對其能力的判斷。眾所周知,美國總統的選舉,口才如何往往能決定選舉的成敗。同樣,在中國官場,一個口才好的人,也往往容易得到提升。
以大貪官前安徽省副省長王某忠為例。此人,既非出身於名牌高校,也非官二代、富二代,升遷速度之快卻令人咋舌,原因就是緣於其絕佳的口才。而其絕佳的口才,來源於他的一段特殊經歷他曾經唱過一段時間的大鼓戲。
口才絕佳的王衍,在洛陽碰到了吼功極佳的石勒。王衍見石勒沒事倚在東門上長嘯,並沒把他當西晉版“大衣哥”來發掘包裝。
當時曹魏和西晉政府的有眼光的高層人士,已經意識到糟糕的民族結構會對帝國的社會穩定產生巨大的風險,而清除掉胡人中的豪傑是他們維繫社會治安的一種比較普遍的手段。三國末年的鮮卑首領柯比能就是因此領的盒飯,被時任幽州刺史王雄派三國第一刺客韓龍刺殺。
而巧合的是,王雄有個孫子,正是王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