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第1/2 頁)
當你對未來充滿困惑時,不妨先做好眼下的事。
阮綿綿不記得從哪兒聽過這句話了。不過,她現在確實也是照著這麼做的。
為了不在下一年被清出書院,阮綿綿在&ldo;丙四&rdo;學堂十分努力。
而升入&ldo;乙一&rdo;學堂的王玄策也很忙。往往極具天賦的人,勤奮度也很高,他們目光長遠,並不滿足於一時的優越。而是著眼於更大的格局,努力達成能力範圍內的最高成就。
這是阮綿綿在王玄策身上看到的。她不禁想,有些人註定不平凡。哪怕暫時屈居微末,也終有一日會成為人上人。
時間就這麼一天天過去。在王玄策不遺餘力地輔導下,阮綿綿奮發圖強,在第二年的升學考中,以倒數第四的成績留在了&ldo;丁六&rdo;學堂。
這一年,她身邊的同窗只餘下十二三人。近三分之二的人離開了渠源書院。而小豆丁們也來了一批又一批,他們還不明白,其實分別並不遙遠,當你意識到的時候,它就已經來到了跟前。
眼下阮綿綿已經十五了,按照古人的說法,正是及笄之年。少女面如桃李,膚若凝脂,眸含秋水;眉不描而黛,唇不點而紅。阮綿綿自己照鏡子的時候,有時也會不由感嘆:真是女大十八變吶,沒想到以前那副皮包骨頭的小身板能長成如今這樣。
每每此時,系統君就會傲嬌地仰起鼻孔:&ldo;哼,也不看看是誰找的。&rdo;
只要阮綿綿順著話一頓猛誇,系統君就能樂上一整天了。
時值九月,正是初秋。沒幾日,王玄策就要去參加州考了。
本朝入仕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蒙父蔭,京中達官貴族子弟多數走的是這條路;二是參加三年一度的科舉,寒門學子想要出人頭地,不免要經此選拔。
先由各城池組織初試,優秀者進入州試。各州再選出二十人,送往京城,參加最後一場測試。
大梁共有五十二座城池,每四個算作一州,合計下來是十三州。
渠源書院所在的綏遠城隸屬豐州。王玄策已經透過了初試,緊接著就要參加州試。而這次的州試地點正輪到綏遠城。
論起初試也有一番波折。大梁的戶籍管理平時雖較為寬鬆,但對於參與科舉的學子們卻審查得非常嚴格。
王玄策這個身份用不得,蘇策這個名字也是假的。要想透過審查不是易事。
不過幸虧斐元老先生惜才,知曉王玄策家逢巨變,父母雙親俱亡,故土也經久未歸,在戶籍一事上怕有難處。於是託人將王玄策以遠房侄孫的身份,落戶到了他老家。這才解決了這項難題。
作為綏遠城最富盛名的書香之所,渠源書院自然而然成為了州試的舉行地點。
這一考就是三天,這三天阮綿綿都儘量少說廢話,生怕打攪了王玄策溫習功課。不過軟綿綿心裡,其實是對王玄策很有信心的。天資聰穎,又剋制勤勉,這樣的人想不成功都難。
五日後正是州試放榜時。阮綿綿起了個大早擠去看榜。筆力遒勁,紅紙黑字,字字清晰:
&ldo;綏遠 渠源書院 嚴濯庸
汝陰 襄山書院 劉堰西
安陽 近北書院 郭承勉
臨陽 恭申書院 祝沂南
……&rdo;
阮綿綿不可置信地將榜單看了一遍又一遍。怎麼也找不到&ldo;蘇策&rdo;兩個字。
&ldo;不可能,這不可能。&rdo;阮綿綿止不住喃喃自語。渠源書院上榜的就已經有六人。而王玄策向來是出類拔萃,領先眾人,怎麼可能平日裡不如他的都榜上有名。而他的名字卻不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