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第2/3 頁)
因為本來他們都叫我一吟的。大姐說:
&ldo;我們向你宣佈一件事,從現在開始,我們都要改變稱呼了。&rdo;
&ldo;怎麼改變稱呼?&rdo;
&ldo;以前我們叫你一吟,今後要叫你小妹了。&rdo;
&ldo;為什麼?&rdo;
&ldo;爸爸說的,兄弟姊妹之間,不可以互相叫名字。我們大家都改了。&rdo;
果然,三個姐姐和大哥之間,本來互相的稱呼全按大人的叫法:阿寶,阿先,軟軟,華瞻。(我和二哥不知為什麼倒一直稱他們寶姐、先姐、軟姐、華瞻哥。)現在他們已改成加姐加妹,稱老大一律為&ldo;寶姐&rdo;;稱老二為&ldo;先妹&rdo;或&ldo;先姐&rdo;;稱老三為&ldo;軟妹&rdo;或&ldo;軟姐&rdo;;稱老四為&ldo;弟弟&rdo;或&ldo;華瞻哥&rdo;;稱老五為&ldo;草弟&rdo;,只有我叫他&ldo;阿哥&rdo;或&ldo;元草哥&rdo;;稱我一律為&ldo;小妹&rdo;。他們常常叫錯,叫錯了就罰這樣,罰那樣,嘻嘻哈哈地互相指責。
我們上一代的人,子女生得太多。媽媽一共生了10個孩子。1924年在白馬湖夭折了2歲的女兒&ldo;三寶&rdo;,小產了&ldo;阿難&rdo;(爸爸為他專寫一文《阿難》)。1929年在平屋夭折了4歲的兒子&ldo;奇偉&rdo;。我弟弟新枚是抗戰時期生的。即便死了3個,當時也還有6個孩子。要管吃,要管穿,還要管上學。父母管不過來,就疏忽了互相之間的稱呼。孩子們總是愛向大人學習,於是稱呼就混亂了。這一回爸爸不知怎麼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就向大的幾個做了改口的規定。從此,我們兄弟姊妹之間就改變了稱呼。
緣緣堂的夏天
我家在緣緣堂一共住了不到五年。在這不到五年的日子裡,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夏天。爸爸帶著在杭州讀書的姐姐哥哥都回來了,整整兩個月,家裡好熱鬧選
緣緣堂樓屋前的水泥院子很大。1985年重建的緣緣堂,比原來小一點。因為原來是地板,重建時因經費關係,改為預製板。預製板沒有樓板那麼寬。每間房窄一市尺的話,整個開間就要小一米了。水泥院子也就相應地窄了一米。所以當時這水泥院子在我們小孩看來好大好大。重建後感覺小了些,主要也是因為人長大了,看小時候的建築總覺得小些。院子三邊的白包牆造得很高。那是爸爸有意在這居民稠密的鎮上圈出自己的獨立天地。這一片天地是我們孩子們活動的獨立王國。到了夏天,更是趣味無窮!
爸爸請人在院子的上空裝上一大片橫鋪的竹簾,使院子裡曬不到太陽。於是我們孩子們的活動場地就更大了。院子的西南角里種有好幾棵芭蕉樹,我們採下一大片芭蕉葉來鋪在地上,往上面一躺,其樂無窮。身體下面的芭蕉葉涼爽爽的,上面的竹簾縫裡閃爍著藍天。這種滋味我長大後再也沒有嘗到過。長大後,尤其是進入老年後,我非常希望什麼時候能躺在放平了的躺椅上透過大樹的婆娑葉叢仰望閃爍的藍天,大概就是想藉此找回一點童年的夢影吧。可即使是這樣的要求,現在也難以滿足,不是忙,就是找不到這樣的地方。
還有一種遊戲,用現在的話來說,叫踩滑板車。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以為滑板車是現在的玩意兒,其實早在上世紀30年代,爸爸就從上海買回來給我們玩了。只不過當時沒有&ldo;滑板車&rdo;這個名稱。這種車一年四季都可以玩,暑假裡當然玩得更長久。
在緣緣堂的院子裡,當時還有一種遊戲,那就是剝蓮蓬,&ldo;抽老煙&rdo;。爸爸常常約了三朋四友在院子裡擺開了桌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