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口的比例較大。據李眾敏、何帆的估計,中國的石油進口中有大約20%以上是為其他國家進口的。並且,中國與個別國家之間能源再出口比例可能呈逐年擴大趨勢。以美國為例,中國的主要能源產品對美國的再出口水平普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如2002年中國煤的再出口比例為23%,而對美國的再出口比例為40%;2004年中國天然氣的再出口比例為37%,而對美國的再出口則為45%。中國的石油進口中,至少有24%是為美國的消費者進口的。按中國2004年每天進口原油290萬桶計算,中國每天為美國進口的石油為萬桶。
能源再出口比例較高意味著中國要確保支付能力的可持續性,並要努力保持穩定的能源進口渠道和價格,儘可能地避免國際能源市場的不穩定性對宏觀經濟造成衝擊。同時,中國對美的高能源再出口比例也給中美兩國在能源領域擴大合作、減少衝突提供了契機。
石油成為被投機的金融產品導致價格脫離基本面。在全球流動性過剩的背景下,對沖基金、私募基金等的發展速度很快。據IMF對國際遊資的統計,20世紀80年代初國際短期資本為3萬億美元,到1997年底增加到萬億美元,相當於當年全球GDP的20%。當前,國際市場上僅對沖基金就有8 000多隻,約持有1萬億美元的資產。國際市場充斥著數量龐大、行蹤神秘的熱錢。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全球股市走牛以及一些新興國家出現貨幣金融危機等皆與此有關。張宏民等指出,作為一種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石油期貨交易的迅猛發展使得石油價格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脫離了石油商品的供求關係的束縛,而呈現出其獨有的價格運動規律。陳淮指出,國際套頭基金之所以選擇石油作為炒作的物件,主要是因為石油生產和消費的價格彈性都很小。一方面,石油生產受到資源賦存和產能建設條件的制約,不可能隨著石油價格的波動而快速調整產量;另一方面,石油的不可替代性,使得消費者在石油價格波動時也不能在短時間內找到替代能源,只能被動接受價格波動帶來的損失。石油生產者和消費者對油價波動的反應都需要一段時間,這就給了國際套頭基金以可乘之機。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世界能源格局與中國的能源安全(10)
(二)可獲得性風險
穩定的石油供應意味著經濟維持長期穩定的增長獲得了穩定的動力來源,政府的石油政策帶有謀取國家利益的色彩,因而旨在獲得穩定的石油來源的石油政策成功與否成為政府存在合法性的重要標誌之一,這也是一國石油政策的核心目標。以石油公司為代表的企業界則透過“院外遊說”活動影響政府的對外政策,以謀取企業利益的最大化,其獲利行為依賴於本國政府的對外政策,因而它們有動力積極影響對外政策的決定。油價過高對於一國經濟的影響很大,甚至可能導致經濟的衰退。石油需求部門在面臨高油價的時候往往也會給政府施加壓力,使得政府能夠透過對外政策調整維持油價的穩定,進而維持經濟長期可持續的發展。政府實際上受到來自兩個方面的壓力,其對外石油政策經常表現出圍繞核心目標的搖擺。這種搖擺取決於國內各方利益集團的博弈,也取決於它們給政府施加壓力的大小。石油消費國為了保證本國長期的能源供給競相儲備,或者限制本國開採量,或者進口石油等,加劇了全球能源的緊張局面。按照IEA的要求,各成員國家的戰略石油儲備應該不少於上年90天的平均進口量。實際上,各成員國的戰略能源儲備都超出這一水平,日本、德國的戰略能源儲備分別為169天和127天(2001年數字)。美國既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儲備國。
在國際市場上,由於氣候變化、地緣政治等因素而產生的供給中斷是有可能發生的。但是,這並不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