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第1/2 頁)
顏寧開蒙得極早,早在楊沐學描紅時,他就已經上書了。這種參差不齊的教學進度在私塾是很常見的。所以楊沐開始上書的時候,顏寧就已經開始理解書中的意思了。
除了識字讀書,顏先生也教學生算術。畢竟靠科舉走上仕途的讀書人畢竟是少數,多數人還是要另謀出路,而讀書,最主要還是學習最基礎的知識,以謀將來有更好的發展。
初夏是水鄉最美的季節,天氣不是太熱,萬物都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姿態。水稻剛抽穗不久,田地裡到處是一片綠油油的景象。菱角漂浮在水面上,葉子油光發亮,紅白的小花點綴在綠葉間,清新可人。荷塘裡荷葉田田,挨挨擠擠連成整片,蔽去了水的顏色,南風一起,荷香四溢,令人陶醉。碧玉般滴翠的荷裙之間,荷花像一支支令箭,從水底衝出來,如初夏夜空的繁星,密密點綴在這成片的碧玉之中,粉的如少女的臉頰,白的如一粒粒的明珠,多得人目不暇接。
顏先生是個風骨錚錚的君子,尤愛蓮花,當初應邀來此教書坐館,很大的原因就是看中了這水鄉的荷花。初春的時候,楊沐幾個人往私塾院子裡一口閒置的大水缸到了幾桶荷塘的淤泥,在泥裡放了幾段細瘦的藕。
過了一陣子,水缸裡果然長出了銅錢大小的荷葉。有一天早上,楊沐看見先生立在水缸邊,嘴裡念&ldo;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rdo;,雖然不大聽得懂是什麼意思,但是知道先生是歡喜的,於是心裡也分外高興。
大家看著這幾片葉子慢慢地長大,出水,長成亭亭的裙狀葉子,整個院子都溢滿了荷葉的清香。每天大夥兒都看見先生在水缸邊流連,胸中就脹得滿滿的,分外有成就感。
從荷塘的荷花開花起,楊沐每隔兩天就去荷塘裡折一支荷花,帶到私塾,插在一個水瓶裡,放在書齋一角的桌上,水瓶是吳嚴從家裡拿來的。顏先生的目光總是有意無意地落在那支荷花上,嘴角噙著笑。楊沐看那花瓣開始凋落,就又去折一支新的來。後來大家都形成了一種默契,輪流去折荷花來插瓶。
關於這荷花,是分種類的,有籽蓮、藕蓮和花蓮,籽蓮是專門產蓮子的,藕蓮是專門產藕的,而花蓮是專門用來觀賞的。
水鄉這兒小面積的荷塘多半都種藕蓮,也有在水田裡種藕蓮,以採藕為主,大面積較深的荷塘,多半是種籽蓮,因為水深,不大好採藕。至於花蓮,多半是大戶人家後花園的荷花池裡種來觀賞的,中看不中用的東西,鄉下人是沒有閒情去種的。
當地的孩子從會行路起,就對荷花的種類分得一清二楚,哪些荷花摘得,哪些摘不得,都心裡有數。顏先生入鄉隨俗,也知道這荷花的分類,故而對學生們的這種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樂陶陶地享受孩子們的心意以及這夏日的清香。
漪水是平縣境內最大的河流,自西往東從蓉鄉境內的玉屏山腳下流過,因為玉屏山東面地勢低緩,水流在此迴旋低迴,徘徊不前,竟形成一個不小的湖泊灣,灣中荷花尤其是白蓮長得極盛,故得名玉荷灣。玉荷灣中種的均是籽蓮,故欲看&ldo;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rdo;的採蓮盛景,還該去此處。
對蓉鄉的孩子來說,每年夏天,玉荷灣是消暑遊戲的好去處。劃一艘小船,盪入荷葉中,摘一片斗大的荷葉頂在頭上,便銷匿了蹤跡。
頭頂是荷葉,將日光蔽去,腳下是脈脈的清涼流水,人在舟中,暑汗全消,通體舒泰。隨手揪一個蓮蓬,一邊剝著蓮子,一邊盪著小船,聽著採蓮女唱的採蓮小調,水性好的翻身下船,還能從水裡摸上一尾鮮活的鯉魚來,那滋味真是愜意無比。
吳楊兩村更是得了地利之便,就在玉荷灣的最南面。站在村子北面極目騁望,一片碧波蕩漾,南風吹過,荷葉齊刷刷往北傾伏,掀起一道銀白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