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第1/2 頁)
公元前134年,軍臣單於派使者到長安求見漢武帝,要求和親。
和不和親,讓漢武帝頭痛了好幾天,匈奴使者等得都有些不耐煩了。漢武帝決定召叢集臣廷議此事。未央宮中,群臣面紅耳赤,為各自的見解竭力辯護。漢武帝聽了半天,這才分辨出大臣們分為針鋒相對的兩大陣營:主戰的以大行王恢為代表,主和的是御史大夫韓安國領隊。
漢武帝讓朝臣們靜下來,他讓大行王恢和御史大夫韓安國就各自的主張談一談自己的理由。
大行王恢搶先發言,他說:&ldo;臣以為,漢同匈奴和親,一般看來,保持友好的時間不過幾年,並沒有徹底解決問題,所以臣以為不如不允許和親,而且最好是能夠派兵以武力反擊匈奴。&rdo;
韓安國打斷了王恢的話,他反駁說:&ldo;在千里沙漠中作戰,是匈奴人的拿手好戲,對漢軍來說,卻不容易取得勝利。現在匈奴的統治者依恃他們騎兵的威力,懷著不易滿足的貪婪心理,四處侵掠。他們的騎兵移動集結速度迅速,不是能用武力輕易解決的。如果派大軍反擊,必須先馳驅數千里的路程,就是不打仗,人馬也會很疲憊。匈奴人估計他們能打贏的話,就會調動全部的力量來攻擊我們疲憊不堪的遠徵軍。如果他們估計難以取勝,就會逃得無影無蹤,大軍也是往返徒勞。所以依臣之見,還是同匈奴和親為上策,免得大軍遠徵無功,勞民傷財。&rdo;
御史大夫韓安國是個有見識的人。他年輕時研讀過韓非的《雜說》,學以致用,很有心得。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時,作為梁國的將軍,協助梁王劉武抵抗住了叛軍的猖狂進攻。這以後,他又做過梁國的使者和內使,是梁國實際上的治理者。梁王劉武爭儲不成,暗殺表盎等十多位大臣,多虧韓安國給他出了主意殺掉兩個手下主謀,這才保住了梁王劉武的性命。韓安國以使者的身份,往返於長安和梁國之間,使得兩者之間的裂縫逐漸彌合。
心腹大患與和戰之爭(2)
漢武帝即位後,田蚡得寵,韓安國就用五百金賄賂田蚡。田蚡請求他姐姐王太后幫忙。王太后就向漢武帝推薦韓安國。漢武帝也是久聞韓安國賢能,馬上召用為北地都尉,後來又升遷為大司農。他還和大行王恢一起率兵南下,解決閩越和東越之間的戰爭,還沒到越地,東越王駱餘善被殺,東越請降,漢朝罷兵。就在這一年,韓安國被漢武帝提升為御史大夫。
韓安國做過北地的都尉,調查了匈奴的情況,對邊防戰爭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在出徵閩越任將軍期間,又積累了不少戰爭經驗,而且韓安國久負賢能之名,說出話來具有很大的分量,因此韓安國的意見得到了朝中許多大臣的贊同。
漢武帝是有心反擊匈奴的,但他心裡也沒有把握,只好根據大多數人的意見,決定與匈奴和親,把一個民間的女子裝扮成公主,嫁給匈奴單於,讓兩國繼續進行貿易,互通有無。
第一次和戰辯論以主和派的勝利而告終,但同時,主戰派也開始在政壇上嶄露頭角,對於傳統和親政策也是一個動搖。
轉眼又過了一年,即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有人來給朝中的主戰派代表王恢獻上一計。王恢聽完那人的敘說,高興得直拍大腿。他馬上就向漢武帝作了匯報。漢武帝一聽說此計,心裡很是滿意。漢武帝又把群臣召到宮中,進行和親政策和反擊問題的第二次辯論。
漢武帝知道朝內主和派居多,為了鼓勵主戰派的大臣,漢武帝一開始就給這個會議定下了反擊的調子。他首先發言說:&ldo;朕同匈奴單於和親,嫁給他公主不算,還贈送給他大量的錢幣、絲帛、錦繡,可是,單於更加地傲慢無禮,對漢朝侵略不已,使得北部邊郡多年來一直受到騷擾。朕非常憐憫北方邊郡的老百姓,現在朕打算出兵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