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第1/2 頁)
漢武帝同樣歡迎這些歸國的副使們,隨同回來的各國使者又送來了各色各樣的禮物,漢武帝非常高興,把這些人當做貴客給予優待。
烏孫王只希望得到漢朝的禮物,並不願意搬到他們的故地來。漢武帝無奈,就把原來渾邪王的地盤改成二郡,一個叫酒泉郡,另一個叫武威郡。這個地區直接歸中央管轄,填補了渾邪王留下的真空地帶,而且斷絕了匈奴汗國和祁連山以南羌族部落的聯絡。
漢武帝為了抵抗匈奴,不叫西域各國變心,而且也迷戀西域的良馬和一些特產,就加強了和西域各國的聯絡。他陸續派出一批又一批的使者分別到各國加強聯絡。西域三十六國都知道博望侯張騫的大名,稱讚他是一個真正的朋友。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到西域去的漢朝使者都不說張騫的死訊,而是強調說自己是張騫派來的,這樣西域各國對他們也格外尊敬。
漢朝和西域的溝通,有利於漢朝和西域各地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從漢朝運去的貨物經過天山南路的主要是絲織品,即後人所謂的&ldo;絲綢之路&rdo;。
絲綢之路從漢都長安開始,經過甘肅的河西走廊,分為南北兩道穿過塔里木盆地南北的綠洲,越過帕米爾高原,經過中亞和西亞,直達地中海的東岸,全長約七千公里。
在人類文明史上,絲綢之路不僅有商業上的重要性,而且是溝通東西方文明的橋樑和文化交流的大動脈。自張騫通西域之後,漢朝每歲派遣使節出使西域各國,中亞及西亞各族、各國的使節和商人,也跋山涉水,披星戴月,雲集漢朝邊塞。
隨著東西客商的頻繁往來,中國的先進技術亦隨之傳入西域各國。中國的鐵兵器製造技術、以煉鋼技術、鑿井技術和利用渠道引水的方法在當時居於先進水平。這些技術傳到了大宛,進而傳到西域各國和歐洲,提高了這些地區的生產技術水平。
對於中亞、西亞、乃至歐洲和北非等地人民來說,他們最喜愛的還是各種精美的中國絲織品。正如後來的一位羅馬僧侶曾這樣說過:&ldo;漢朝絲綢,纖細如蛛絲、燦爛若雲霞,色澤之鮮艷可愛賽過野花。&rdo;同時,漢長安城也因為向西方輸出絲織品而蜚聲西土。
大宛國盛產葡萄,那裡的人用葡萄釀成美酒,而且嗜酒之風極盛。而大宛又盛產苜蓿,這是一種很好的牧草,苜蓿養育了大宛的良馬。漢朝使者回來後,帶回了葡萄和苜蓿的種子。漢武帝開始在長安城中大量種植。等到外國使者到長安城裡看到離官別館旁都種著一眼望不到邊的葡萄和苜蓿,都感到很吃驚。漢武帝在城郊的上林苑中還以葡萄命名了一座離宮叫&ldo;葡萄臺&rdo;。在城南的樂遊苑,種植了許多苜蓿。當時長安人稱苜蓿為&ldo;懷風&rdo;,又稱之為&ldo;光風&rdo;,因為風行苜蓿叢中,常發出蕭蕭之聲;而陽光照射其花,又有美麗的光采,因而得名。長安遠郊的茂陵邑也種植苜蓿,當地人稱之為&ldo;連枝草&rdo;。至今關中地區,還普遍栽植苜蓿,漢長安故城內隨處可見,興平茂陵一帶尤多。
張騫兩次通西域(4)
每次使者從西域回來,或者西域的使者到來,漢武帝總是喜氣洋洋的。他不但喜歡從西域帶來的東西,如:葡萄酒、葡萄、胡桃,蠶豆、石榴、苜蓿之類,還有珊瑚、琥珀、玳瑁、玻璃、象牙等等,而且漢武帝特別喜歡聽使者們報告異域的奇聞異趣、風土人情。
張騫鑿通了西域,方便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和商業往來。但這只是暫時的平靜,隨之而起的又是戰爭的烽煙。漢朝為了大宛的汗血馬,開始了對西域的用兵,數萬士兵的生命只換來了漢武帝想要的幾百匹大宛的良馬。為了自己的貪慾,漢武帝是不惜付出一切代價的。
西征樓蘭姑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