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牡蠣(第1/2 頁)
「像牡蠣一樣,神秘,自給自足,而且孤獨。」
這可能是關於牡蠣最著名的描述之一,這是狄更斯在他的文學鉅作「聖誕頌歌」中的內容,強調了牡蠣的神秘性以及其自給自足和孤獨的特質。
「第一個吃牡蠣的人,實在夠大膽。」這句話的出處則具有一定的爭議,美國美食作家費雪在「寫給牡蠣的情書」中引用了這句話,並標註為史威夫特「文雅的談話」。
另外,在莫言的作品中,也有提到狄更斯關於牡蠣的名言警句,「吃牡蠣時,總是會產生詩情畫意。」
就這樣,關於牡蠣可以就此展開一大篇章。
當然以上都是讚美,欣賞牡蠣的選手,實際上大文豪裡也有對牡蠣站反對票的。
契訶夫就曾在小說「牡蠣」裡這麼寫過:
「我不必費力追憶,就能記起一件往事的全部細節。那是陰雨綿綿的秋天的一個傍晚,我和父親站在莫斯科的一條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我感到一種奇怪的病漸漸控制了我。沒有一點疼痛,但兩條腿不由得彎下去,要說的話嘎在喉嚨口,頭無力地歪到一邊……
顯然,我很快會倒下去,失去知覺。這時如果把我送進醫院,醫生們一定會在我的病歷卡上寫上“飢餓”字樣——這種病在任何醫學教科書裡是找不到記載的。」
小說裡的父親是這麼描述牡蠣的,是一種生活在海洋裡的動物,像烏龜一樣有殼,而且是兩片殼,可以生吃的動物。
這種鮮嫩肥美多汁的海鮮,在當下的社會是一種體現了當時社會兩極分化的食物。
契訶夫單憑這小小的兩個字‘牡蠣’就將貧富差距體現得淋漓盡致。
不大會兒,一大盤牡蠣端上桌了,一份牡蠣其實也就5個,宋鱗比笑笑實在是搞不懂這些餐廳怎麼想的,半打也就6個,一份上5個,讓別人怎麼均勻分配?
哦,也許吃牡蠣的人應該每人點一份才對。
“開始吃吧。”吳季招呼道。
“好的。”
於是乎,大家都往自己的餐盤裡放置上一個冰爽肥美的大牡蠣,去掉半邊殼後,鮮嫩肥美的牡蠣肉似乎在冰塊上跳動,十分誘人。
宋鱗比拿起一小塊檸檬,輕輕地灑上幾滴在牡蠣肉上,然後捧起這個厚重的殼子,用叉子將它順著送進了自己的嘴巴,
慢慢一大口滑進口腔後,冰涼多汁,柔美鮮嫩,在檸檬汁的刺激下牡蠣的鹹香味一下子就被提出來了。
閉上嘴巴,慢慢的在口腔中翻騰咀嚼,似乎隱約還能感受到一股淡淡的乾白葡萄酒的味道,應該是chardonnay(霞多麗,一種釀酒的白葡萄品種)。
這二者的碰撞,實在是太有趣了!
“你有沒有吃出來霞多麗的味道?”
“嗯,確實有,不僅有酵母的感覺,而且很明顯是霞多麗的風味,怎麼回事呢?”
吳季揮手叫來服務員後,直接問道,
“請問,你們的牡蠣是不是用白葡萄酒浸泡過了?”
“您好,先生,我們的牡蠣用霞多麗淋過表面,在牡蠣肉的表層形成一層結膜,不僅能杜絕空氣接觸和味道的流失,還能新增一些霞多麗的風味,效果會加倍哦。”(溫馨提示,這裡是作者杜撰的哦)
“相當優秀,給你們主廚點贊!”
宋鱗比在一旁興奮地又吃了一個大牡蠣,葡萄酒人的小癖好真是很好琢磨。
“怎麼樣,要不要再來一份?”吳季也開始吃下一個。
“我夠了,就這兩個吧。”
宋鱗比擺擺手謝絕了他的好意,留點肚子吃一旁的麵包好了,蒜香烤法棍麵包片已經誘她許久了。
“oK~”吳季紳士地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