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自己兄弟算什麼賬(第1/2 頁)
楊曉盛確實很忙,因為今天第二家便利店要營業了。
有的事情想起來難,做起來容易。
有的事情想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
開便利店即使第一步租商鋪就不容易。大多數小區好位置的商鋪已經被牢牢的佔了,租客根本捨不得放棄,即使轉租也要收很高的喝茶費。
而房東也會在新的租期開始時候,拼命加租金,直至租客沒法幹為止。
楊曉盛退而求其次,找地理位置處於第二檔的商鋪,試圖以商品低價形成客戶粘性,所以單看第一個鋪子,單店成本加上平臺成本,目前還是虧的。
廣撒網之後,透過中介好不容易租到一個位置還不錯,價格也適中的鋪子。在付給前租客5萬元的喝茶費之後,成功的轉租下來,租期還剩2.5年,期滿之後還要重新和房東商議價格。
今天開業,門口已經佈滿了花籃,有同學送的,有前同事送的,還有兩位富二代好友的,曉蘭也送了一個。
店面的設計一看就是下了苦功夫,據說是從120多份設計中篩選出來的,最後選擇了一位新加坡設計師的方案。
整體風格清新淡雅而又不失溫馨,不同於普通便利店,剛進門先是垂釣下來的綠植,讓人心情瞬間輕鬆。門口雨傘架設計精巧實用,也顯得很溫馨。
進入店裡,商櫃的設計也是用了心思,既保證2個顧客並排可透過,又儘量利用了空間,還顯得不擁擠。
商品拜訪,按照消費頻率精心布放,購買頻率高的放在顧客伸手可及的地方。
“曉盛,你怎麼認識新加坡的人的?”張匈好奇問道。
“透過一個移民新加坡的師兄打聽到的這位設計師,水平真的很棒。”
廖澤凱:“曉盛,你費心了。”
“咱們自己的生意,我不操心誰操心?”
新店當日打折,看著等待購物的顧客排隊已經形成S形,一股自信收斂於曉盛的聲音中:“店面越多,我們的綜合運營成本就越低。今天第二家店開起來,我們就能實現基本盈虧平衡,等第三家店就是我們盈利的開始。”
張匈是最希望曉盛成功的,那樣他就可以在母親面前驕傲的抬起頭。“曉盛,有什麼需要我們做的,你儘管開口,一個好漢三個幫。我們在市裡多少有點資源,可以幫你分擔一點事情。”
“好,自己兄弟,不會跟你們客氣。”
老楊說:“如果有自己的好位置的商鋪就好了,省了租金,而且房東臨時不租了以後也會帶來額外的搬遷成本。”
“是啊,哥,不過目前還不現實,咱們的本金太少了,沒法走重資產路線,一個好點的鋪子就得幾百萬。等以後發展起來,逐漸增加自營物業,特別是自有倉庫,比店面更加重要。”
楊昭理解曉盛的思路。
很多商品廠家本身就提供配送服務,但有個問題:不及時。一次要多了,店裡放不下,要少了,人家不給送,或者賣完了又沒法及時補貨。
曉盛透過中央倉庫群來解決這個問題。
透過對商品的大資料分析,合理採購一些商品放到自己倉庫裡,根據實際的銷售情況,將商品配送到便利店。會綜合考慮倉庫和店面的物理位置、交通訊息以及補貨需求,儘量提高單車配送效率。
當然,廠家配送還有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廠家配送與自用倉庫及物流合理搭配,最大化的提高商品週轉。
說起來容易,這裡面就涉及到對商業的理解與複雜的演算法,而曉盛,在這方面無疑很有天賦。把自己的天賦和興趣成功商業落地,楊曉盛雖辛苦但甘之若飴。
廖澤凱散煙,老楊接過來一隻,一看,高檔貨,沒有牌子的那種。
“對了,曉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