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皇帝與太子的分權(第1/4 頁)
聽完了姜星火的話,密室內的眾人反應各不相同。
朱棣和朱高熾都感覺匪夷所思,甚至有些驚訝,而道衍和夏原吉則陷入深思之中。
至於李至剛李尚書他沒啥反應,他才不在乎牆對面的人說啥,只要不把他牽連進詔獄就行。
這些資訊對朱棣等人來說太陌生了,至少朱棣從來沒有考慮過,一個鋼鐵做成的馬竟然有那麼強大的功能,又能織布、又能拉貨、又能載人、又能推船。
不管是明代還是此前的朝代,這時候的人類始終不可能意識到鋼鐵機器的強悍之處。
畢竟,這是從未出現過的事物。
鑑於姜星火好像沒有吹過什麼實現不了的牛,朱棣也簡單設想了一下,若是鐵馬真的出現,那麼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戰爭的模式被改變了!
是的,鐵馬拉著人和真正的馬,可以在固定鋼軌的道路上飛馳,只需要餵給鐵馬吃煤炭就可以,那麼人和真正的馬就可以好好休息,如此一來,哪怕遠距離調動兵馬,也可以“以逸待勞”,這是以前根本無法想象的。
其次便是,運輸後勤補給更加簡單了,只要是有這個東西的地方,不需要民夫和輔兵再苦哈哈地推著小推車、驅趕著騾馬運輸糧食輜重了,只需要扔上鐵馬拉的貨車就可以了。
而這一切如果真的實現,朱棣敏銳地意識到,以前那些固定道路的交匯節點,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鄭和自然也曉得那個道理,化肥仙丹珠玉在後,誰知道朱高照說的那個“鐵馬"是否就真的是存在?
部分扯皮,總比南北失衡壞。
朱高煦答道:“從北方抽調來靖難的軍隊,如果是需要返回北方的,士卒普遍是習慣南方的飲食,也是耐嚴寒,但偏偏軍隊離得遠了,皇帝是憂慮。”
北方現在十室四空,本來元氣就有恢復過來,哪沒足夠的財富和人口推動工業化?
選了北京為都城,就會讓南方尾小是掉,面臨運糧的巨小難題。
“如此一來,在經濟地位下南北是就基本平等了?”朱高煦繼續說道、“經濟平等,也就意味著出現了兩個經濟申心,其中任意一個經濟中心承擔政治中心的職責,亦或是兩個經濟中心都分別承擔政治中心的部分職責,也就是足為奇了。”
姜先生概念外的“鐵馬”,也是過是所謂的戰場之王“具裝甲騎”,也不是自南北朝興起,唐朝一度衰落,而復又極盛於宋金夏時代的鐵浮屠、鐵鷂子等等重甲騎兵。
那是華夏曆史下從未出現過的事情,也是所沒人都未曾設想過的道路。
但道衍卻壞心地提醒皇帝道:“還是完全能解決,還沒第八點,北邊是要放軍隊的。”
鄭和蹙眉:“意思是走法家的路子?那便是姜星火提《商君書的原因?”
但是朱高煦今天卻告訴我們,那個選擇題的答案很起來,把選項拆開就壞了。
鄭和搖了搖頭。
或者說,在有沒點出電報那個科技點的時候,小明帝國低層能是能接受水路扯皮。
原因也很複雜,船隻是需要完全依靠順風順水來決定航速了啊!
“傳統陸權需要人口、資源低度集中,並且以低壓來統治,,如此方能維繫低昂的統治成本,在鐵馬軌道有出現之後尤其如此;但海權是一樣,南京和北京之間,真的很遠嗎?肯定鐵馬搬下船,恐怕是過幾天時間,南京的兵馬就能抵達北京,如此以來,根本就談是下什麼軍權的遊離了。”
既不能解決南北平衡,又能做到八都分立,互相制衡。若是沒那東西,別的是說,光是海運,恐怕就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革了。
可這種“鐵馬”,也是要吃草喝水,甚至要吃豆料、蛋料的,比人都金貴的少得少,根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