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日常生活(第1/2 頁)
晝夜交替,時光流轉。
在機修廠食堂後廚,等大傢伙都出去打飯時候,吳良一個人悄悄開啟了虛擬面板。
發現自上次秦家村一別後,大浪哥家裡送給自己的蔬菜種子,都已經在農場裡面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嘴角里也是微微露出一私笑意。
估摸著再等個幾天,菜地裡的蘿蔔菠菜就可以到了收貨季節。
菜園子裡沒有任何規律可循,反正系統空間裡面處處都是bug。
原本以為空間裡面種植農作物,也要按照季節特性,植物生長週期來播種。
誰知道空間面沒有溫差,颳風下雨,所有植物都是一視同仁,不分季節就能播種。
只要吳良按時除蟲,澆水,蔬菜生長快點的話,一個月左右就能長好。
唯一不好的就是每畝蔬菜產量都太低,自從吳良從空間裡面簽到出小雞崽子,小豬崽子後,加上送人,現在吳良自己蔬菜都感覺有點不夠吃。
可能這就是空間原生態種子和以後轉基因種子的區別吧。
一個是自然界科學產物,以營養美味著稱,一個是人創科學界產物,只以產量論成敗。
若是平常閒來無事,吳良還喜歡溜進空間裡面去蹦躂蹦躂。
自己挖地挑水種菜餵豬,連農家肥都不需要,好像就單憑空間裡面的山泉水,土地營養,就已經足夠供需裡面的動植物成長。
透過勞作,吳良也依靠空間回饋,結交了外面不少社會朋友,沒事這家送點蒜薹青菜,那家送點雞蛋茄子。
即使沒有任何肉類,那也是實實在在豐富了不少家裡面的食物選單,然後留下好大一塊人情。
便這樣,日積月累,短短兩月時間,吳良就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一片關係網。
經常能夠透過大傢伙嘴裡的訊息,分析出哪些物品下個月可能緊張,哪些物品這個月產量不錯。
而吳良自己呢,也會在採購指標上作出改進,先把緊張物品先行弄到手,等到後面物品緊張,再透過以物換物,為機修廠食堂多帶來一些食材。
現在,即使是平常日子,機修廠裡工人也能偶爾吃上一頓帶豬油的炒白菜,讓人一片叫好。
不知不覺間,吳良的大名就已經在機修廠裡生根發芽,大名崛起。
讓誰說到吳良兩個字,都要大讚一聲好字。
另外,空間發展起來後,吳良中午也很少願意留下來吃單位食堂。
廠裡飯票不是留著出去請客下館子,就是送給廠裡一些貧困困難戶,做做好事。(單位有飯票吃飯便宜)
自己餓了就在宿舍裡面簡單弄點麵條,弄點稀飯湊合湊合就是一頓。
吳良也不是沒有條件吃點更好的,實在是梁拉娣家那幾個小傢伙和她自己,老愛卡著飯點往吳良家跑。
自從有了上次吃罐頭教訓,吳良還專門在農場裡面修了一個泥巴灶臺,撿點木頭就能生火做飯。
就是麻煩,隨隨便便弄個飯都要小個把小時。
今天呢,他便準備弄碗麵條吃吃,晚上再回空間裡做點好吃的。
順便再修修柵欄,把農場裡小豬仔和菜園子隔開來。
不然等豬崽子長大起來,吳良也不敢保證,菜園子還能不能在對方豬腳下倖免於難。
想要下好一碗好麵條其實很簡單,最好呢是用手擀麵,那樣嚼起來才筋道有韌性。
首先,用魚子油蒜子熗鍋,等到大蒜香味飄香四溢,表面焦黃就倒半鍋山泉水進去。
讓麵條開水裡面滾三滾,有條件的可以加點青菜,直到煮好麵條能沾到牆上不脫落就剛剛正好。
最後起鍋了以後才在碗裡面,加上食鹽香油和醋,那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