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一)(第2/3 頁)
圖繼續北上進犯,以武力脅迫清政府滿足其一系列不平等要求。
1859年英法聯軍艦隊氣勢洶洶抵達大沽口外。他們無視清政府規定和國際慣例,進行武裝挑釁,妄圖再次以堅船利炮轟開中國北方的海防大門。
僧格林沁督軍堅決抵抗。清軍利用大沽口的防禦設施,充分發揮軍事智慧和勇氣。在戰鬥中,清軍英勇作戰,成功擊毀英軍戰艦三艘。給英法聯軍造成了沉重打擊,英軍死傷達四百六十四人,英海軍司令何伯也在戰鬥中受重傷。在清軍的強力反擊下,英法聯軍軍艦最終撤走。
這次戰役的勝利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英法聯軍的囂張氣焰,暫時延緩了他們北犯的步伐,鼓舞了中國軍民計程車氣。
但英法聯軍不會善罷甘休,第二年,英法聯軍再次進攻,僧格林沁在張家灣、八里橋等地與敵軍交戰,但最終戰敗。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同時也讓清政府內部在對待英法等列強的態度上產生了更多的分歧和爭論。
僧格林沁奉命追剿直隸、山東一帶的捻軍。同治四年(1865 年),僧格林沁被捻軍引誘至山東曹州高樓寨,陷入重圍。僧格林沁率少數隨從冒死突圍,受傷落馬後藏在麥田裡,被捻軍張皮綆斬殺,終年五十五歲。
,!
捻軍不是太平軍。捻軍是反清農民武裝勢力。而太平軍是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軍事力量,有組織和政治目標。捻軍和太平軍有過合作。1857年賴文光的西北太平軍和張宗禹部的捻軍結合,繼續反清。
僧格林沁是被捻軍小兵張皮綆斬殺。同治四年,捻軍將僧格林沁引誘至山東曹州高樓寨並設伏,僧格林沁被包圍。5 月 18 日晚,僧格林沁率少數隨從冒死突圍,逃至曹州西北的吳家店時受傷落馬,藏在麥田裡,被張皮綆斬殺。張皮綆後來隱姓埋名,但數年後因酒後失言暴露身份,被清廷抓獲並處以凌遲處死。
僧格林沁被稱為“國之柱石”,與曾國藩合稱“南曾北僧”。他的死令清廷上下一片震驚,同治帝命侍衛馳驛迎接其靈柩到京城,奉上兩宮皇太后親自祭奠,賜予治喪費用,在忠祠祭祀等。
僧格林沁忠良樸實,治理軍隊公正廉潔,部下對其較為信服。也有一些爭議,比如對太平軍俘虜手段殘忍。隨著他的戰死,清朝滿蒙勢力失去了重要的軍事統帥,清朝的軍政大權逐漸落入漢人手中,中央集權也進一步衰弱。
僧格林沁是晚清時期一位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將領,他有輝煌的戰績。八里橋之戰中,清軍與英法聯軍展開了激烈戰鬥。據統計,清軍傷亡慘重,約有三千人陣亡。而英法聯軍方面,法軍死亡 3 人,傷 17 人;英軍死亡 2 人,傷 29 人。
八里橋之戰是一場冷熱兵器的時代性對決。這一戰役的失敗使北京城的防守處於真空狀態,為英法聯軍進入北京開通了道路。
八里橋之戰發生於1860年9月21日,英法聯軍獲勝後,繼續向北京進犯。10月6日,英法聯軍開始進攻圓明園,10月18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1860 年,英法聯軍在北塘登陸,攻陷大沽口,進犯天津。清政府派怡親王載垣、尚書穆蔭等與英法談判。
9 月 17 日,英法代表巴夏禮等人在通州談判時提出到京後覲見皇帝並親遞國書的新條件,中方代表載垣等人認為此舉狂妄,9 月 18 日,僧格林沁將巴夏禮一行 39 人扣押,送往北京。
10 月 6 日,圓明園作為清朝皇帝的重要行宮和皇家園林,成為了英法聯軍掠奪和破壞的目標。法軍向圓明園發起進攻,傍晚攻至圓明園大宮門。管園的 20 多名技勇太監拼命抵抗,但寡不敵眾,首領太監任亮等人以身殉職,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晚上 7 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