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如何用藥成兩難(第1/2 頁)
陳錦松診治了一番,心中有了計較,退後幾步拱手說道:
“回娘娘,官家洩瀉稀薄多水,如鶩溏,脘腹脹滿,惡寒發熱,肢體痠痛,口淡不渴,舌苔薄白,脈濡緩,這是典型的寒溼證表現。”
“陳太醫,這些老身聽不懂,我只想知道官家有無大礙?如何治療?”
“回娘娘,官家目前無大礙,本來寒溫證用不換金正氣散治療最好,可是官家又有發熱症狀,去寒要用熱,這方子對發燒不利,所以臣還需要再細細研究一下。”
這話是這麼理解的:
中醫理論,水瀉就是寒溼,那就用相對溫熱的方子。可是溫熱的方子,對於發燒又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相當於是火上澆油。
可是如果單單隻治療發熱,那必定是用到寒性涼性的藥物,這就如同雪上加霜,會加重腹瀉的症狀。
所以這怎麼用藥就兩難了,
有沒有一種方子,又可以去寒溼,又能降燥熱?
可惜天下哪有這種好事?至少中醫是做不到一張方子同時治療兩種症候。
那麼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哪種症狀更危險,先治療哪一種,到時再回過頭來治療另一種症狀,但這樣風險就大了。
你先止瀉,萬一燒死了呢?
你先退燒,萬一拉死了呢?
如果陳不二在旁邊,就會覺得這些中醫理論都是扯淡。
你都拉肚子腹瀉了,腸胃道出現了炎症,粘膜受損,腸道菌群紊亂,如果這時候還用中藥,不但不能止瀉,反而還會加重腹瀉。
加之現在又有發熱等症狀,這時候最好的治療方法,就得用退熱藥,適當用一些喹諾酮類抗生素和保護胃腸道粘膜的蒙脫石散。
如果有條件最好來個掛針補液,這樣可以補充丟失的水份,調節人體內水電解質和酸鹼平穩,治療簡單有效,基本上不會出啥意外。
可惜呀,中醫和西醫之間,無論是理論,還是治療思路都大相徑庭。
在陳不二這裡非常簡單的問題,在陳錦松這個代表最高水平的太醫院醫丞眼裡,卻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不一會兒,太醫院的其他太醫們也紛紛趕到,一個個輪流進行診治,診斷的結果自然是一樣的。
結果在用藥方面,卻產生了極大的分歧。
做為傷寒派的代表,陳棉松自然是主張先退燒,再止腹瀉。
而那些前任醫丞崔溫茂帶出來的太醫們,自然依據溫病派的理論,要求先止瀉,再退燒。
雙方還有一個矛盾,傷寒派下藥較重,風格跟德式足球一樣高拋高打,直接大腳轟腳門,講究一個大力出奇跡。
而溫病派則喜歡腳下盤活,穩紮穩打,慢慢攻到球門前,再臨門一腳,跟南美足球似的。
雙方爭執不下,楊皇后這心裡的火氣就越來越大了,臉上的寒意都快冒出來了。
陳錦松知道自己新上臺的醫丞,肯定有不少人不服氣,要給他下拌子。
既然不能服眾,他一咬牙,決定利用自己太醫院事實上老大的權力,一槌定音了。
“先退燒吧,景室堂的安宮牛黃丸先用上去。”
旁邊的潘太醫,也是潘明月的叔公則有點擔心:“錦松,牛黃會加重腹瀉,你可考慮清楚了?”
就連“宣興堂”出來的杜太醫也有些發愁:“你當上醫丞不易,千萬不要冒險,咱們慢慢來。”
陳錦松苦笑了一笑,無奈地說道:
“兩位,你們瞧瞧娘娘的臉色,哪裡還允許我們慢慢來呢,這是我當上醫丞後第一次為官家主診,我不能讓娘娘和官家不滿啊。”
幾人都是一聲嘆息,明白陳錦松的苦衷,就希望“安宮牛黃丸”用下去後,能快速退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