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5 頁)
不住悲痛的情緒,掀開了面巾,蒼老的遺容正好落在寧正平眼底,他赫然發現死者就是早前通知他訊息的老婦人!寧正平毛骨悚然,忙拉住一個護士打聽,“同志,請問你那邊那個病人去世多久了?”護士狐疑地看著他:“心臟病突發,搶救無效,大概有3、4個小時了吧。”
寧正平背脊上騰起寒意,心裡有個恐怖的想法,難道老婦人通知他這個訊息的時候便已經死了?
他的腳步灌了鉛般沉重起來,滿心的喜悅被驚懼代替。走到樓外,場地中央有個噴水池子,一個老婦人正坐在石階上擦眼淚,不是那個死去的老婦人是誰!寧正平全身都僵硬了,腳背像被釘子釘在地上,再也挪不動一步。聽見那老婦人哭道:“我苦命的姐姐,你一世辛勞,好不容易拉扯幾個子女長大,什麼清閒還沒得及享就撒手而去,你可真命苦哇。”原來是孿生姐妹,難怪長得如此相象,寧正平如釋重負地鬆了口氣,順便勸了一句,“老人家,人死不能復生,還是請節哀順便吧。”
老婦人用手帕擦眼角的濁淚,抽泣道:“我們從小一起長大的孿生姐妹,感情很深厚,如今她撒手離去,怎麼能叫我不難過。”
寧正平勸慰道:“您老還是別哭了,要是她老人家在天上聽到會難過的。”
老婦人趕緊抹乾淚,仰著天看:“是嗎?”神情天真得像個孩子。
寧正平含笑點頭,老婦人也知道他在勸解自己,感激道:“謝謝你,年輕人。”寧正平又說了幾句保重的話便告辭了,心裡啞然失笑,責怪自己疑神疑鬼,哼著小曲到車棚裡推了腳踏車。卻沒有留意到身後那個老婦人疑惑地望著他的背影道:“奇怪,這個人是誰?”
冬去春來,寧一刀滿週歲的時候,按照鄉下流傳的風俗,他奶奶特地趕到城裡主持“抓周”。抓周的簡單解釋就是將嬰孩無意識地抓舉事先陳列的第一件物品,來預測孩子未來的前途。抓周的習俗,自宋以來就有史可查,如吳自牧的《夢梁錄•;育子》,上載:“其家羅列錦席於中堂,燒香秉燭,金銀七寶玩具、文房書籍、道釋經卷、秤尺刀剪、升斗戥子、綵緞花朵、官楮錢陌、女工針線、應用物件、並兒戲物,卻置得周小兒於中座,觀其先拈者何物,以為佳讖。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育子》謂此為“小孩之盛禮”。舊時節,講究一些的富戶都要在床前陳設大案,上擺各樣事物,由大人將小孩抱來,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誘導,任其挑選,看其所抓何物,以此來測卜其志趣、前途和將要從事的職業。
奶奶是個傳統文化虔誠的信徒,嚴格地遵循這個習俗認真準備了一番,在寬寬的竹匾里布置了很多代表各前途的道具,故意將一些吉祥佳利的放在顯眼易拿的位置,然後由媽媽抱著,親友圍聚著,眾人屏住呼吸,饒有興趣地看著白嫩胖胖的小手伸向決定一生去向的道具。小手伸向算盤,大人心裡就一廂情願地想其日後定是把做生意的好手;摸向書本,大人又驚喜地頷首,畢竟還是塊讀書的料。但這調皮的孩子東看西看就是不曾選中什麼拿起,似乎對這些陌生的東西都感到好奇。
當時居住的還是工廠的集體宿舍,有二十多戶人家擠在這個小院子裡,人多地窄,難免有時候喪葬嫁娶都撞到一塊。正當家人為小手的去向緊張時,窗外吹進股突如其來的風,風裡還卷著一張紙,在空中揮舞的小手就正巧抓到這張紙上,孩子開心地咯咯笑,純真聲音迴盪在氣氛凝重的房間裡。大人們臉色都變了,眼裡流露出驚駭、擔憂、害怕的神色,因為這張紙是冥錢!隔壁一戶人家前天死了老人,家屬正在院子裡燒紙祭奠,世事就是這樣湊巧,被風颳走的一張冥錢恰好被這個嬰孩抓到了。場面死一樣寂靜,媽媽突然嗚咽一聲,掩面衝了出去,整個抓周活動不歡而散。
從此,寧一刀的命運就為父母時刻掛心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