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第2/3 頁)
有一個學生得了眼病,憂心如焚。陽明說:&ldo;你這是貴目賤心。&rdo;
陽明說:&ldo;人心一刻存乎天理,便是一刻的聖人;終身存乎天理,便是終身的聖人。此理自是實。人要有個不得已的心,如財貨不得已才取,女色不得已才近,如此取財貨女色乃得其正,必不至於太過矣。&rdo;
《紅樓夢》中的襲人就是一派這種不得已。
有人問怎樣克己省察?
王答:關鍵是守以謙虛,恢復上天給我的,持此正念,久之自然能定靜。遇事之來,件件與它理會,無非是養心之功。謙虛之功與勝心正相反。人有勝心,則難當孝子忠臣,為父難慈,為友難信。人之惡行雖有大小,皆由勝心生出。勝心一堅,就再難改過遷善了。
問:有事忙,無事亦忙,這是怎麼回事?
答:天地氣機,原無一息之停。要有個主宰,若主宰定時,與天地一般不息。若無主宰,便只是這氣奔放,如何不忙?
又說:去了計較分量的心,便去了功利心。只在此心純天理上用功,便能大以大成,小以小成。
問:上智下愚如何不可移?
答:不是不可移,只是不肯移。
第九回 時時勤拂拭 莫使惹塵埃
1出東門
正德以他那種荒誕的方式當皇帝,居然不倒臺,得感謝儒家給他教育出了那麼好的官僚隊伍,更得感謝那種除了皇帝誰也炸不起翅兒來的邪門制度。但是民不聊生,民自生變。老百姓一般情況下是遵守祖宗規矩和聖人教誨的,但肚子不飽了,靈魂就不再飢餓。明朝以民變開局以民變結尾,終明之世,民變無日無之。只是正德朝也特亂乎些。而亂世才出心學。換句話說,心學在亂世才顯示出奪目的光彩。就像治世出理學一樣。如果說理學象小吏多念律,心學則象老將不論兵
心學是爹死娘嫁人個人顧個人時、誰也指望不上時,只得靠自己來獨立面對世變時的精神勝利法、主觀能動性。就像一個人被拋至曠野,叫天不靈叫地不應、只能用自己的心、力來承受一切,他必須爆發出巨大生命力,才能置於死地而後生。這時,這個人就是個真正的心學家。
王陽明說:&ldo;無事時固是獨知,有事時亦是獨知。人若不知於此獨知之地用力,只是在人所共知處用功,便是詐偽。此獨知處便是誠的萌芽,此處不論是善念惡念,更無虛假,一是百是,一錯百錯。&rdo;
王說:你終日向外馳求,為名為利,這都是為著驅殼外面的物事。其實視聽言動,皆由你心。你心之視,發竅於目;你心之聽,發竅於耳;你心之言,發竅於口;你心之動,發竅於四肢。心並不專是那一團血肉。若是那一團血肉,你看那已死之人,那團血肉還在,但他的視聽言動在哪裡?
當林黛玉跟寶玉說&ldo;我為的是我的心&rdo;時,她就是個漂亮的心學家;但那些造反的民眾&ldo;出東門,不復歸&rdo;時,他們是什麼?用陽明學那一元化的標準說,他們也是漂亮的心學家。當心學與心學赤身相對時,他們不是朋友就是敵人。要麼,一塊喝酒;要麼,你死我活。
在陽明整天像散仙一樣活著,還覺得不舒服,還不斷地打退休報告時,&ldo;南中盜賊蜂起&rdo;,謝志山據橫水、左溪、桶岡,池仲容據 頭,皆稱王,都要當新時代的朱元璋。佔領大庾嶺的陳曰能、盤踞樂昌的高快馬、稱霸郴州的龔福全等等,都攻城略縣,與此同時,福建象湖山的詹師富又隨之而起。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