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第2/3 頁)
代之者。正德年間,親王三十位,郡王二百十五位,將軍、中尉2700位, 文官20400,武官十萬衛所772,旗軍89萬6千,廩膳生員3萬5千8百,吏5萬5千。 當時國家夏季秋稅糧的總數是2668萬石,幾乎不夠支付一半的祿俸。所以王府久缺祿米,衛所缺月糧,各邊缺軍餉,各省缺俸廩。文武官益冗,兵益竄名投佔,名數日增,實用日減,冗費更多,天下財物幾乎耗竭,百姓日益貧困。劉瑾幫助正德斂財的所謂財政改革,隨著劉的滅亡而煙消雲散,只是更加混亂罷了。根據歷史乃是勝利者的歷史&ldo;說&rdo;:寧王本是交通劉瑾的,給了劉兩萬金銀,劉為其恢復了護衛編制。其實,劉瑾搞改革時是確實需要改革了,但劉那一套不行。寧王造反時是確實應該有人出來重整乾坤了,但寧王不行!
因為寧王是與正德一樣荒淫無恥的傢伙,一點也不代表社會正義或先進的力量,只是餓狗來奪食而已。還不同於永樂,根本就沒有治理國家的基本素質。他無非是覺得正德能坐,我便能坐,就像阿q說的:和尚摸的我摸不的?他像皇室的諸多成員一樣出身&ldo;不清楚&rdo;,是康王與宮中侍女的合法私生子,藏在優伶家,從小跟戲子一起長大,沒有受到正規的貴族教育,看來也不&ldo;性本善&rdo;,一味地放蕩、荒淫,狂妄,只因為就生了他一個,還是讓他繼承了寧蕃的王位。這就是中國人常說的&ldo;背景&rdo;--皇家的狗也是龍,平民家的龍也是蟲。
從輩份上說他是正德的叔叔,從稟性上說他們是哥兒倆。可能寧王沒當上皇帝便更有些政權欲。他交結宦官和大臣,發展自己的軍事實力。但這種非法的勾當不可能全面的展開,寧王死力交接的宦官沒有給他弄成個萬歲爺,他沒有巴結到的宦官卻把他送上了鬼門關。因為他行賄的財寶是相當令人眼紅的,沒得到的人的懷恨程度遠大於得到者的感恩程度。當然,告發者在&ldo;理&rdo;,而私交者不在理。理,還是大有作用的。
寧王有幾個高參,像劉養正素有文名「與陽明有交誼」,給寧王支臭招兒,竟讓人向皇帝上書稱讚寧王賢孝。正德納悶:&ldo;保官好升,保寧王賢孝,欲何為耶?&rdo;
正德再蠢,對政權問題還是相當敏感的。寧王巴結正德寵幸的優伶,行賄萬金還有金絲寶壺,正德驚奇:&ldo;這麼好的東西,寧叔怎麼不獻我?&rdo;因沒得到寧王好處的小宦官說:&ldo;爺爺尚思寧王物,寧王不思爺爺物就罷了!不記得薦書了?&rdo;
正德皇帝於是抄檢了那個優伶家,並想消除護蕃的衛所,並不想一下子就殺了寧王。因為寧王派的密探得不到準確訊息,只知將派駙馬前來宣旨,而慣例是全夥捉拿時,才派駙馬來的。這種&ldo;誤會&rdo;激起了寧王提前舉事。本來,寧王是想在八月十五日,全國舉行秋試時,大小官僚都忙那個時,舉&ldo;義旗&rdo;行大事。現在,事急,提前舉行&ldo;起義&rdo;。時在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
皇室的地位是高於任何地方官的。寧王要宴請江西官員沒有敢不去的。一日,在寧府的宴席上,寧王談皇上政事缺失,一臉憂國憂民相。一人說:&ldo;世豈無湯、武耶?&rdo;意思是希望一人像商湯、周武王那樣來個內部革命。王陽明說:&ldo;湯、武須有伊、呂。&rdo;伊尹佐商湯,呂望「姜子牙」佐周武王。寧王說:&ldo;有湯、武就有伊、呂。&rdo;後來,寧王曾私下裡說&ldo;王守仁很好。&rdo;這也構成他通反的&ldo;鐵證&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