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 折斷的第一高峰(第2/2 頁)
法用地震級數來形容了,據距離奧林匹斯山一千公里距離的感測器探測,這裡的震級已經達到了史無前例的二十級,更別說撞擊的中心了。
然後在天翻地覆的地質活動中,它直接失去了聯絡。
火星全球的探測器,都感到了強烈的震感,最少都有五級。
而且碰撞似乎引發了一系列的地質活動,以奧林匹斯山為中心,餘震不斷,量級雖然與最初有著很大的差距,最多十級,但是連綿不斷,彷彿不會停息一樣。
已經休眠了數千萬年的奧林匹斯山,似乎重新開始了噴發,在它原本的位置,在漫天灰塵中,已經被噴發的煙塵染上了一點黑色,然後還有暗紅的色澤在裡面生成。
其實到了這時候,本次的小行星撞擊,已經結束,剩下能看到的,就是一個灰濛濛的星球,完全沒有任何景色可言。
甚至就連從這裡,看向宇宙也受到了極大的阻礙,因為撞擊產生的塵埃,也已經蔓延到了這裡。
宇宙中的塵埃,或許對於那些可以利用絕大多數物質的文明來說,算是難得的寶物,不過對於楊青來說,卻帶來了收集陽光的效率降低,讓一些機械產生磨損等等的不利後果。
幸好當初設計的時候,就已經預料到了這種情況的產生,幾個平臺,都帶有靜電吸附的功能。
靠臺的塵埃,在龐大的靜電場中,帶上了電荷,然後乖乖滴被正極吸引,然後收集起來。
隨著平臺的每一次環繞火星運轉,就可以看到在軌道上清晰了一些,想來要不了多久,就能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火星上的這次沙塵暴,一直到一個月以後,才漸漸散去。
只是無論如何,也回不到原來的狀態了。
從最新的火星照片上就能夠看到,作為火星最高峰的奧林匹斯上,已經從中間的撞擊位置,直接折斷了。
斷掉的部分山體,傾倒在附近的平原上,和他在一起的,還有小行星的撞擊後的碎片,在它附近,生生堆起了一個高原。
剩下的奧林匹斯山,雖然還有一萬多米的高度,但是已經很難看出是一座山了,變成了一個佔地面積數萬平方公里的高原。
高原上還有著數十個火山口,似乎已經耗盡了噴發的力氣,只有火紅的熔岩,從裡面一點點冒出來,然後再慢慢流淌出去。
幾處因為大爆炸,斷折產生的缺口,已經被熔岩重新填補,變成了冒著煙氣的整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