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訴苦(第1/3 頁)
「我很清楚,你們都是無奈從賊。」
校場之上,眾人的表情都被陳望盡收於眼底。
陳望並沒有讓募兵官強迫募兵,而是開出條件在各營之中,只招募自願應徵的。
「你們的家人,我會派人去三水城的安置營地之中盡力去找。」
強扭的瓜不甜,強徵的軍兵心中必然生出怨恨。
這份怨氣不應當出現在新軍之中,而且也沒有人知道這份怨氣會在什麼時候爆發出來。
而陳望開出的條件,最基礎的是每月一兩餉銀。
只要被選上,第一個月的餉銀由募兵官直接發到手上。
三月之後按照考校等級算錢,普通的戰兵如果達到最高的等級,一個月可以拿到二兩半的白銀。
第二便是,如果有家眷在闖軍的老弱營中的,會派人去找尋離散的家眷。
如果尚在的話,可以為其送上糧米,保障其基本的安全。
校場之上,很多人的眼神不再只是麻木,而是多了些許的神采。
他們很多人的本來已經心灰意冷。
但那些走入營中的募兵官卻是給了他們一個希望。
雖說很多人的心裡都怎麼不相信第二個開出來的條件。
但對於他們來說,這是最後的希望,也是唯一的希望。
陳望很清楚這些人的心理,不過他並沒有開出一張空頭支票。
他登記了每一個人的名字,包括戶籍,所住的地方,幾口人都讓人記得清清楚楚。
陳望特地問了左良玉現在三水的情況。
邠州那邊已經派了官吏前去管理如今滯留在三水的老弱。
三水城外只有三四萬的老弱,安置分籍等事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完成。
到時候只需要按照戶籍的索引,逐戶盤查就能找尋到人。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資訊確實沒有什麼錯漏。
等到調令下來,前往寧州之時必然會路過三水。
到時候有空閒的時間,讓這些新兵和他們的家人可以短時間的重聚幾日。
一為收軍伍之心。
二為在軍伍立信。
收心立信。
朝廷的信用在陝西已經是用的差不多了。
「陝西的事情,我很清楚,遼東也受過災,而且也連年的災荒。」
「災荒不休,但是賦稅、徭役卻未止。」
「我陳望,只不過是一介武夫。」
「在遼東我沒有辦法,在陝西我也沒有辦法,我實在無能為力。」
陳望提高了些許的聲音,握緊了拳頭,重重的敲響了身前的發言臺。
巨大的震響聲透過擴音的喇叭,轟然傳入了眾人的耳中,所有人的注意皆是為之一定。
「無能為力!」
陳望提高了聲音,再度重複了之前所說的無能為力這四個字。
這四個字並不難理解。
「我們都一樣,在面對天災人禍之時,都沒有任何的辦法。」
陳望沒有再說你們,而是改用「我們」作為代稱,將把自己也放在集體的概念中。…
校場之上,很多軍兵麻木的面孔多了一絲觸動。
陝西連年大旱,但是陝西的百姓沒有能夠等來賑災的糧食,等來的是一封接著一封的加徵文書。
崇禎元年,陝西飢,延、鞏民相聚為盜,一年無雨,草木枯焦。
崇禎二年,陝北大旱,延安府縣、餓殍載道、人互相食。
崇禎三年,陝北再逢大旱,米脂夏秋無收、秦連歲旱,清澗大飢,
連歲皆飢。
災荒不斷持續,不斷蔓延,而賑濟遲遲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