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別離(第3/4 頁)
認出了這支兵馬的旗號,當下高呼了一聲。
混亂的場面終於為之平靜了下來,所有人的臉上都露出了劫後餘生的表情。
陳家軍可是平賊將軍陳望麾下的軍隊。
陳望可是如同戚爺爺、嶽爺爺那樣嫉惡如仇,剛正不阿,忠心為國的英雄人物。
當年開封被圍,反賊在河南作亂,就是陳望帶領漢中鎮的兵馬將那些作亂的反賊趕走。
北征建奴,南戰流寇,戰功赫赫。
陳望麾下的陳家軍,軍紀嚴明,從不侵害百姓。
陳家軍也就是漢中鎮的兵馬。
不僅僅是辨認旗號,陳家軍從外觀上也很容易分辨。
陳家軍的軍兵,無論軍官士卒,皆是內穿赤衣,頭戴赤幘,一身火紅。
遠望過去,一片火海,舉目紅芒。
便一定是漢中鎮的隊伍。
逆風迎面襲來,將陳望身上的徵袍吹的不斷鼓動。
悠然回首,視野之中只見無數馬頭正在起伏攢動,戰馬的鬃毛在逆風之中不斷翻騰。
密集的馬蹄聲,猶如隆隆的戰鼓聲一般,震撼人心。
再後方,大量步兵排列著嚴整的佇列緩緩而行。
如林般的長槍匯聚在一起,宛若一排排移動的荊棘密林,寒光點點,殺氣騰騰,視覺之上給人帶來巨大的衝擊。
陳望輕拉韁繩,左下的棗紅馬重重的打了一個響鼻,而後轉動馬頭,離開了佇列,向著旁側的一道矮坡上而去。
身後的一眾將校和親衛騎士也幾乎是在同時完成了脫隊的動作。
陳望作為主將,帶領親衛騎兵一直處於騎陣佇列的靠外的右側,沒有融合入騎陣之中。
因此脫離官道,並沒有引得正在官道上行進的大隊騎兵發生任何的混亂。
高大的將旗立於低坡之上,極為矚目,宛若一座照明的燈塔。
陳望的目光從郾城的四野一掃而過,只是一瞬之間便已經將周圍的地形記在了心中。
這份能力是陳望從多年的征戰之中逐漸學會的。
什麼地方可用伏兵,什麼地方易於作戰,什麼地方有著地利。
這些都是作為將校的基本功。
臨陣對敵,戰局瞬息萬變,將校必須隨機應變。
不過眼下並不會有戰事發生。
前行的架樑馬和夜不收已經排除了方圓三十里內的敵情,從郾城一路到臨潁皆是暢通無阻。
這一次來到郾城的目的,並不僅僅是要北上剿匪。
另外一層目的,便是要送別一直以來隨軍的土兵歸鄉。
隨著陳望下馬,周圍的一眾將校和甲兵也是一起下馬。
“送君千里,終有一別。”
陳望從身旁親衛的手中接過了茶水,微微垂首,向著身前的馬遠山,馬玉瑛兩人行了一禮。
身側親衛也在此時將盛好了茶水的被盞遞給兩人。
“如今仍處戰事,軍中有禁酒之令,身為將首自然不可知法犯法,所以此番送別,我們以茶代酒。”
土兵出鄉征戰已久,按理也應該歸鄉。
到底是宣慰司的兵馬,不是各鎮的營兵。
石柱宣慰司一直以來忠心耿耿,秦良玉老將軍也是戰功赫赫,被稱為西南國柱。
,!
若是沒有秦良玉,只怕如今西南也同樣要生亂。
正是因為秦良玉的存在,石柱等宣慰司的存在,西南的局勢才得以相對穩定一些。
土兵出鄉已久,思鄉之情蔓延,幾次上書歸鄉,朝廷權衡利弊,也只能應允歸鄉的請求。
“原先還在石柱之時,只以為天下軍鎮兵馬無人能出我石柱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