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6 章 大明王朝17(小修)(第2/5 頁)
樉卻是陰陽怪氣:“父皇,你的教導我們用不上,我們這些親王能支使的,就府中幾十上百親衛,到後頭連親衛也沒得用,只能當豬吃了睡睡了吃。”
聽到兒子滿腹抱怨,朱元璋臉色很平靜,如深潭那般平靜得可怕:“老二吶,你這是在埋怨咱?”
見他臉色不對,朱樉立馬改口:“兒臣不敢。”
是不敢,而不是沒有,其中含義殿內皆知。
朱元璋沒計較當中真偽,仍是平靜地問道:“萬事離不開個理字,你有怨不講理,咱只能不講理,請秦王出宮遷府自強了。”
他的一番話如寒冬臘月,澆了朱樉一身,整個人被凍傻了,最重親情的爹居然要貶他為庶民?
“爹,我也是你親兒,大明江山我亦出過力,你就這麼對我?”朱樉不可置信地喊出聲:“論打仗我也不輸老四,他當皇帝憑什麼我不能刺幾句?”
朱元璋冷冷地看著他:“老子還在,他現在也不是皇帝,你嚎什麼嚎?”
迎上那雙深淵般的帝王眼,朱樉打了個冷顫突然住了口。
【朱棣耗費無數人力物力,還折損一大將朱能得到的是什麼?
交趾民眾要重光,要重新光復他們自己的皇帝,明廷他們不認!】
天幕繼續道:【永樂七年朱棣再派大軍征討南安,同年北邊草原突變,蒙古可汗本雅失裡以明朝與瓦剌交好為由,殺明廷使者正式與明宣戰。
朱棣派讓靖難功臣第一的丘福,率大軍征伐韃靼,結果丘福輕兵冒進,在臚朐河全軍覆沒,草原重重地給了明廷一耳光,大怒的朱棣決定親征】
殿內響起激昂的軍號聲,猶如瀉下的洪水,還著千軍萬馬之勢奔騰而看,聽得眾君臣忍不住微微側眼,待雙耳適應後才把目光向天幕:
第一次北伐:永樂八年二月,重擊韃靼得勝回朝;
第二次北伐:永樂十二年三月,重擊瓦剌得勝回朝;
第三次北伐:永樂二十年,聞朱棣北上,韃靼化身耗子,跑得快;
第四次北伐:永樂二十一年,明軍剛到西陽河,瓦剌打敗韃靼,朱棣賞賜回朝;
第五次北伐:永樂二十二
年,聞朱棣北上,韃靼化身耗子,跑得快;
【實事上有明一代,明廷始終面臨‘北虜南倭’的壓力,南方倭寇北方主要是瓦剌和韃靼。
明面上看朱棣橫掃漠北戰果不大,但總黑明的清也不得不承認,朱棣大軍多次出征,漠北如塵土般一掃而清】
天幕頓了頓繼續道:
【草原經元朝近百年經略,草原上人煙阜盛,屯田連絡,宮室相望,堪稱牧民繁華之地,元據草原隨時可南下重新入主中原。
但元的入主之路遇上朱家兩父子中,經兩朱接力式的出兵,草原重返蕭條,不見人煙只見沙草。
明廷摧毀草原經濟後,遊牧所用鍋釜針線,綢緞絹布全賴明廷供給,所以大明用經濟的方式,給韃靼和瓦剌戴上繩索】
年輕的朱棣≈ap;ap;成為皇帝的朱棣,齊齊抬頭:爹,你看我多類你!
【所以朱棣五次北伐中,經常看到朝廷出軍打韃靼,結果和瓦剌一馬當先做軍前卒,或是韃靼希望朱棣看它,別親近瓦剌,把朝貢的機會留給我部。
我們對大明綢緞茶糧很感興趣啊!】
朱元璋點頭,老四幹得不錯,韃靼瓦剌有異,停朝貢率軍鎮殺,兩方節制足安北疆。
【兩部之所以在明廷跟前爭寵,是因朱棣在第一次北伐時,殺得韃靼可汗本雅失裡僅率七騎逃走。
正是這次北伐,現代網友給朱棣安上了個封狼居胥稱號,把他列為歷史上唯一一個達成最高軍功成就的皇帝】
霍去病耳朵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