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要成為一支蠟燭(第1/2 頁)
學校裡陳師畢業的教師不少,按理劉連舟待著應沒什麼壓力的,可莫船他們讓劉連舟有了壓力。 當年不論在馬家凹,還是西坡,劉連舟還有才子的感覺。可到陽中後,劉連舟覺得自己什麼也不突出,就字還算寫的好,可他們幾個寫的字另有風格,特別是愚同的字寫的不比自己的差。 閒聊時,他們總能侃侃而談,說到有些事自己都插不上嘴。也聽了他們的課,雖然有的教師心裡不認為他們這樣就能帶出好成績,可就講課本身來說,他們是比很多老師高了一層次。別說學生們聽著怎麼樣,就教師們聽了也有不少收益的。這是別的老師講課所沒有的。 看他們一天快樂的樣子,雖他們說自己是新和尚,可就在那份快樂中,劉連舟還是看得見他們心底裡的優勢。 這優勢讓他們可以看得遠。但劉連舟看著他們時,卻有些不解,他們可以看得遠看得高,卻看不清腳下的事情。一年級五個班,最活的是他們三個班,再下來是劉連舟的班,最嚴的是五班,可就是五班,月考第一,期中考試又是第一,已被學校表揚了幾回。 莫船他們自然也有想法。可聽他們平時的閒聊,似乎對學生的教育比抓分數更重要。對錶揚之類的事,他們也想,可不表揚了,也不太在乎。劉連舟無形會受他們的影響,都是年輕人,誰還會顧忌那麼多。可劉連舟知道大事情是由小事情積累來的,既然教書了就要按這行的規則辦。 教育這行看得是分數,到頭來沒有分數說什麼都沒有用的。 雖然平時也沒有人把分數掛在嘴上的。可帶班麼就要穩,不出事,在該表現的事情上有所表現,表現時還不要出些花點子讓人覺得不實在。一個班和一個人一樣,第一印象很重要。要有平時的表現,也要有最後的成績。這樣才能形成最終的印象。而最終的印象是一點一滴的形成的,若平時不注意到頭來別人對你的印象也就是那樣了。劉連舟知道他們還不會有這樣的體會。 劉連舟當初要離開西坡,父親不理解。問,不是呆的好好的麼? 但劉連舟知道自己呆的不舒服。可不舒服在哪,又不好給父親講。於是只說想到中學去,而且想離開槐莊到陽灣去。 父親又問為什麼時,劉連舟逼急了的說,小學的人太少,女的更少,和外界接觸的機會也少,哪能找個有工作的物件,要不說個農村的算了。 父親聽了倒笑了。劉連舟明白父親笑的意思,是自己想媳婦了。 父親就沒有再說什麼,只讓自己寫申請行了。後來自己就寫了,也就順利的調到陽灣初中。調成後父親對自己說,到陽灣後好好幹,也早成家。 雖父親沒多說什麼,但劉連舟知道父親肯定又是找了人花了錢的。陽灣是個好地方,這輩子若沒有別的出路,這裡是可以呆的。但呆,就要呆出個名堂來。 這是他離開西坡時心裡下的決心。 陽灣初中在整個關東都是個好學校,劉連舟自然知道能來的人總有些關係。來後見到陳師的同學李紅軍和秋建平時自己就更明白。李紅軍陳師剛畢業就分到了陽灣,秋建平是第二年調來的。李紅軍父親是鎮上的一個副書記,秋建平的舅舅是一個大局的副局長。他們見到自己後自然也熱情,可劉連舟還是感到隔了層什麼。 另一個讓自己驚奇的人是白髮省。他是自己小學五年級時的班主任,後來調到陽灣初中,沒想現在成了主任。當年他對自己是極親的,只那時畢竟太小,師生間的感情不知如何表達,也就有點淡忘了。白髮省還是記得他的,雖沒多說啥,但劉連舟還是覺得親近。分課時,老師還叫他去問了問。劉連舟說,還是代語文吧。白髮省也就給他排了語文課,可自己代的並不突出,五班的語文成績總壓著自己。 劉連舟沒想到遇上莫船他們。 莫船當年在槐莊初中是有名學生,他和劉連舟算同級不同班。劉連舟那時學習自然也好,兩人也就認得,只沒過多的交往,莫船中考後到關府讀高中去了,而沒有上中專。既然是一起分到陽灣的,也就與他們幾個走的近。 可再近時,心裡就有些不舒服,自己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