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正德(嘉靖)(第2/5 頁)
地區。
朱厚照在此設大食三司,歸俞大猷節制。
此戰中,李成梁、李如松父子作戰勇猛,獲封大食侯,平虜伯。
八月,東洲南國餘孽作亂,十餘萬人圍攻睢寧府,被戚繼美之子戚金擊退。
九月,朱厚照返回北京,根據欽天監的研究,大明正在進入一個升溫期,大概每十年,世界溫度平均增長0.1c。
按照這樣的升溫下去,世界有望在二百年後恢復到盛唐時期的氣溫,朱厚照得知訊息十分高興。
嘉靖十七年五月,大明人口突破四億,世界各國的人口也穩步增加。
同年西洲人口為一億三千萬,算上奧斯曼和英法等國所佔據的中洲和崑崙洲地區,西方諸國人口應該達到了一億八千萬,印度斯當南部地區為八千萬。
根據鄭王朱載堉的判斷,這一時期的世界人口應該在七億左右。
同年,鄭王朱載堉認為當時的曆法計算每年的長度不是十分精確,經過他的仔細觀測和計算,求出了計算迴歸年長度值的公式,並上疏朱載坖告知自己的研究成果。
朱載坖翻閱奏疏過後,心中十分高興,經過請示,他批准朱載堉進入太學參與研究,朱載堉成為大明宗室中第一位以藩王身份進入太學的宗室。
嘉靖二十年四月二十四,太上皇朱厚照感到身體不豫,召朱載坖、趙貞吉、高拱、海瑞及張居正等人前往大明宮。
四月二十六日,朱厚照駕崩於大明宮長壽殿內,享年七十三歲。
對於朱厚照的駕崩,民間百姓大多惋惜,而許多權貴則是彈冠相慶。
經過五十四日的停靈,朱厚照下葬天壽山康陵。
朱厚照死後,廟堂開始針對朱厚照的功績來評定廟號和諡號。
張居正、高拱認為應該上武宗,而徐階等人認為應該上德宗。
經過朱載坖思慮,最終還是為朱厚照上廟號為武宗,諡號為“承天達道英肅睿明昭德顯功武毅孝純皇帝。
此事裁定,朱載坖也終於在即位二十年後徹底掌握了大權。
彼時的他四十三歲,而朱厚照留給他的文臣武將可謂豪華。
文臣有趙貞吉、高拱、胡宗憲、張居正、譚綸、徐階、嚴世蕃、海瑞、李化龍……
武將有戚繼光、戚繼美、俞大猷、李成梁、李如松、戚金、陳磷等等……
這群人從三十歲到七十歲不等,足夠好好輔佐朱載坖。
或許就連朱載坖都這麼認為,所以在他徹底掌握權力後的第二年,他便下令廢除崑崙洲流配官員的罪籍,祝續因此得到釋放。
此外,朱載坖改十日一次的常朝為一月一次,並將部分權力下放給了六部和殿閣。
在他的寬仁下,大明朝進入了一種詭異的平和時期。
嘉靖二十四年,朱載堉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了朱載坖的賞賜。
次年,朱載堉創立狹義相對論,並於三年後創立廣義相對論。
在長時間的交流中,太子朱翊釴與朱載堉相談甚歡,二人除了在理論上研究出了交流電,還於嘉靖二十六年發明了交流電的發電機,以及發明鎢絲電燈。
嘉靖二十八年,二人觀測天文時發現了大明朝的氣溫增長速度變緩,甚至有降溫的可能。
二人上奏朱載坖,但卻沒有什麼能處理的好辦法。
嘉靖三十年,氣溫增長果然到了極限,世界氣溫開始進入平穩期。
嘉靖三十四年,太學發明了尿素、鉀肥和抗生素,這使得糧食產量得到提高,許多疾病也得到治癒辦法。
嘉靖三十六年,世界人口增長到九億,大明朝人口增長至六億。
然而隨著氣溫開始降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