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第2/4 頁)
。他老人家鎮守北疆這些年,路上太平,我們生意比以前不知好做了多少。就是京中百姓提起傅將軍來,那也無不敬佩。你不知道,去年傅將軍率北燕鐵騎大敗韃子那會兒,我從北邊販皮毛回來,大街小巷傳得紛紛揚揚,說‘傅帥在北疆,京師乃安寢’。茶樓裡說書的、唱曲兒的,戲園子裡演的,都是他。”
北燕軍與靖寧侯聲譽之盛,由此可見一斑。
北燕鐵騎號稱大周北境防線,自建立以來,一直由傅家轄制。其前身為穎國公傅堅統領的邊防駐軍。
中原人將統治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稱為韃族。數十年前,韃族內部動盪分裂,部分部落被迫西遷,與西域胡族、粟特等民族通婚往來,被稱為西韃;另一部分則佔據中部和東部較為富饒的草場,稱為東韃。二十三年前,元泰帝孫珣踐祚之初,東韃部落悍然入侵大周。彼時邊軍薄弱,竟一擊而潰,而韃人兵強馬壯,勢如破竹,在北方大肆劫掠屠殺,甚至將宣慶、保寧兩個邊境重鎮屠為空城。
先帝在朝時承平日久,三十餘年未聞戰事,誰也沒想到東韃竟然會揮師南進,更沒想到邊軍竟無力與其一戰,令敵人轉瞬間便殺到了家門口。
朝中主張議和的聲音越來越大,元泰帝正值盛年,決不肯以天朝上國之尊向區區蠻夷低頭。恰好傅堅因軍功自嶺南轉調甘州,元泰帝便將他擢為甘州節度使,令其率甘、寧、原三州駐軍抗擊東韃。歷時兩年,傅堅及其二子與麾下一眾將領集結十萬邊軍,肅清了關內韃族。傅堅長子傅廷忠甚至越過長城,率軍長驅直入草原腹地,差點打下東韃王城,因中途傅堅病故才未能成行。此役後,傅堅追贈穎國公,上柱國將軍,傅廷忠襲穎國公,節制甘、寧、原三州軍事。二子傅廷信封鎮國將軍,節制燕、幽州軍事。
這兩位為大周築起了一道鐵打的北境邊防線。傅家人所統領的邊軍被稱為北燕鐵騎。自元泰六年至元泰十八年,這十餘年裡,在北燕鐵騎的威懾下,東韃暫時蟄伏,邊境安寧,再未起過大的戰事。
直到元泰十九年,傅廷忠被東韃刺客暗殺,東韃與北境柘族結為聯盟,再犯大周。傅廷信率孤軍深入重圍,最終戰死沙場。當年兵臨城下的舊事險些重演,可朝廷已不像當年那樣有大批精兵良將可用,元泰帝亦不復早年銳意進取。主戰派與主和派吵了好幾個早朝,終於做出了一個最糊塗、也是最明智的決定。
他們將傅廷忠的長子、未及弱冠的傅深推了出來,推上了戰場。
東韃與傅家人有深仇大恨,此行就是為報仇而來,誰惹的禍誰去收拾爛攤子。況且傅深自小在軍中隨父叔歷練,聽說傅廷信常感慨“後繼有人”,那他應該也勉強算得上是“將帥之才”。
理由看上去十分充足。可放眼歷朝歷代,哪有飽食終日的大臣們龜縮在後方,讓一個少年去面對豺狼虎豹的道理?
不幸中的萬幸,傅家可能真的是一窩將星集體投胎,傅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個不世出的領軍奇才。
北疆告急,只能向附近唐州、同州求援,然而傅深被推出來時就沒指望過能從自己人那裡獲得幫助,他收攏北燕鐵騎,在燕州三關迎戰柘族主力,又以開商路、準內附為條件,借來了西韃野良部騎兵,自西北包抄韃、柘聯軍,分頭擊破,雙管齊下,才解了北疆之危。
戰後野良部內附,騎兵混編入北燕鐵騎。傅深以戰線過長、調動不便為由,將甘寧幽三州邊防軍權交回中樞,專注經營原州、燕州一線邊防。三關之戰後,傅深正式出任北燕鐵騎統帥,獲封靖寧侯。
以傅深力挽狂瀾之功,本來可以名正言順地繼承國公爵位,可元泰帝卻動搖了,竟全然不顧祖制,不但允准傅家三爺代侄承襲穎國公爵位,還默許了傅深從穎國公府分家出去別居的舉動。
明眼人都看得出陛下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