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第1/2 頁)
如此一來,不僅減少了房考官的責任和壓力,也讓主副考官可以綜合考慮取中比例,更加客觀明晰,公正公開,減少是非爭論。
同樣,也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為可操作的「關節」作弊行為。
這是後世經過千錘百鍊的考試經驗,方靖遠拿出來的輕鬆,可看在張玉湖眼中卻一點兒也不簡單,暗暗將這位昔日以「容貌」著稱的太子伴讀記在心上。
一切安排停當,謄錄官們也抄好了試卷,檢閱校對之時,便將那些汙卷誤卷都黜落下去,幾乎篩掉了四分之一,還剩下了小兩千人的卷子等著批閱。
若是按照以往慣例,十八房考官分派下去,每人也得一百多份,每份都得幾十頁紙,光是看都看得人頭暈眼花。更何況他們只有幾日時間,看完第一遍還得交換批閱。尤其是經義策論和詩賦全看考官喜好,完全沒標準答案不說,各人斷句不同,理解也不一樣,其中水分就大了。
因此三場試卷之中,最重首場,也是考官無奈之舉,時間精力有限,長達近一個月的考試和閱卷時間,誰也沒辦法全程保持精力和體力堅持下來。
而現在就不一樣了。
分工合作,流水作業,各取所長,將每個人的時間和能力充分利用起來,提高的效率不是一點半點。
按照以往經驗,要到九月初才能批閱完畢,能趕在重陽之前發榜都算是高效率了,而這次只用了十天就完成了所有試卷的三審三校,擢選出五百餘份薦卷提交給主副考官,驚得病懨懨的王尚書都差點從床上跳起來。
「這麼快……就不怕出錯?要不要……晚上幾日,照往年時間發榜?」
張玉湖滿意地翻看著方靖遠提交上來的附表,隨口說道:「考前洩題之事,官家已有批覆,就等發榜之後緝拿起事之人,若不趁早發榜,亂其陣腳,難道還要等他從容佈局,在重陽之日挑動學子鬧事才發榜麼?」
方靖遠費盡心思不惜「拋頭露面」搞這流水作業提高批卷速度,不就是為了搶時間,趕在那黑手動作之前,先行一步麼?
世事如棋局,先行一步,才能有更多機會佈局。
從被押題洩題開始,他們已落於下風,如今好容易爭取回來的時間,豈容耽擱?
第五章 開門大吉
貢院龍門開啟的那一刻,方靖遠只覺得天藍得晃眼,風熱得燒臉,而自己整個人都快酸得發餿了。
其他考官這一出龍門,就如同出籠的鳥兒脫韁的野馬,約著要去城中最好的酒樓尋歡作樂,美其名曰放鬆心情,方靖遠這會兒還顧不上解壓,對喝花酒更是敬謝不敏,便跟眾人分道揚鑣,獨自回家。
好在一出門就有小廝迎上來人,恭恭敬敬地讓人抬了轎子過來請他回家,也省得他還得自己找回「家」的路。
前任官家高宗膝下無子,傳言是當年南渡時傷了根基,太宗一脈自此斷絕,便從宗室中尋了幾個少年入宮,又從朝中重臣和勛貴人家選了些年紀相仿的少年為伴讀,一邊教養著,一邊從中遴選繼子。
方靖遠就是在十二歲那年開始入宮伴讀的。
當時的高宗還在後宮辛勤耕耘,還想要一個有自己血脈的兒子,養在宮中的宗室子弟就如同養蠱一般,不光是彼此之間要鬥,還要看最後的「天命」,能不能給他們這個上位的機會。
當年太宗開了兄終弟及先例,防備著太祖一脈,將他們都南遷安置,留在汴京的寥寥無幾。
可誰能想到,養在宮中的哪怕有佳麗三千,子嗣也日漸稀薄,反倒是散入民間的倒如同野草般蓬勃生長,到高宗這一代,因靖康之變擄走大半皇室,只剩下他一人繼位,膝下空空如也,隔房的太祖一脈卻已子息綿延至上千人之多。
作為一國之君的趙構看著一「堆」待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