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4/5 頁)
本就不知道這裡新開了一家地下咖啡廳。
林在山也是被招工的告示給吸引了,才注意到這家咖啡廳的。
往地下一樓走的樓梯兩側牆壁上,掛著十幾幅溫馨浪漫的人物和風光攝影作品,每張作品下面都有水穿石咖啡廳的LOGO水印,看著挺有感覺的。
“我記得E棟樓下之前是個挺大的唱片店,我還來這買過CD呢,怎麼改咖啡廳了?”
孫玉珍回憶著同林在山講。
“唱片行業不好做,關張轉租了唄。”
林在山這話說的頗為無奈。
這個位面的音樂行業很不景氣,作為終端的唱片銷售店,越來越少了,根本就盈不到利。
兩人一來到地下一樓,就立刻聽到了從咖啡廳中漫出來的輕柔優美的鋼琴聲。
“這是人彈的嗎?”
孫玉珍覺得這琴聲很好聽。
“應該是放的音樂吧,這是肖邦的《幻想即興曲》。”
只聽了兩耳朵,林在山就聽出了這是《幻想即興曲》第二段優美如歌的旋律。
林在山這隨口一說,就像不經意間亮了一把刀子,讓孫玉珍覺得這大叔好厲害!
林在山之所以判斷這段音樂是放出來的,首先是聽音質的感覺,由他這種超專業的耳朵聽,這像是從高檔音響裡放出來的音樂;
其次就是這段琴彈的太好,不像是現場演奏。
在這個位面,19世紀的西方古典音樂大師們都冒頭了,並沒有因為18世紀末中華帝國的劇變而銷聲匿跡。
不過進入20世紀,特別是20世紀中葉以後,西方許多音樂大師都被中華帝國這隻巨型蝴蝶的展翅給影響了,發生了較大的改變。
在音樂這個藝術領域,這個位面的西方有莫扎特,有貝多芬,有肖邦,有勃拉姆斯,等等等等。
但沒有貓王,沒有LouisArmstrong,沒有TheBeatles,沒有RandyNewman,沒有BobDylan,也沒有MJ,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些引領風騷的人物。
由於和西方世界結合的更緊密了,被劇變的中華帝國給反影響了,西方的流行音樂文化以及現代音樂工業也偏滯後,這個時期還遠沒達到林在山生活過的那個位面2007年的程度呢。
循著浪漫的《幻想即興曲》,林在山和孫玉珍來到了水穿石咖啡店的正門。
並沒講Ladyfirst,但林在山還是紳士的幫孫玉珍推開門,讓孫玉珍先進。而後他才進門。
咖啡廳裡的空調溫度很適宜,兩人一進來就覺得很清涼溫馨,濃香鋪面。
這家咖啡廳的門臉很小,裡面卻別有洞天。
足有300平米的地下空間,被改造成了一個以棕黃色為主色調的田園風格店面。
裡面的陳設不拘一格,微微奢華,但並不誇張。
看似隨意擺放的卡座和沙發位,都是精心佈置過的,被漫黃色的燈光映出了一種慵懶隨性的舒適感。
咖啡廳最裡面有一個小型的舞臺,這說明這是一間音樂咖啡廳。
舞臺的燈光暗著,一架安靜的古典鋼琴陳設其間,並沒有人彈。
果然如林在山所料,瀰漫在咖啡廳中的優美鋼琴聲,是音響放出來的。
浪漫的音樂和醉人咖啡香,給這咖啡廳薰陶出一種很小資的情調。
或許“小資”這個詞,在這個位面的中華帝國出現並不合適,因為這個位面隨處可見的是大資,並沒有什麼小資不小資的。
但對於在另一位面生活了32年的林在山來說,這家咖啡廳給他的第一感覺就是很小資。
由於新開了還沒有一個月,這間咖啡廳的人氣還很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