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第1/2 頁)
李敖此言未免又犯了一貫狂吠的老毛病。事情的真相大體如下:
1923年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醫科的郭沫若,由於在日本時期與鬱達夫、成仿吾等人發起成立&ldo;創造社&rdo;並從事文學創作,名聲大振,遂於1926年2月出任廣東大學文學院院長,7月參加北伐戰爭,10月出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中將銜副主任。1927年蔣介石在發動反共清黨運動前夕,郭沫若對國民黨與蔣介石的做法頗為不滿,公開發表了《請看今日之蔣介石》一文,把蔣視為&ldo;流氓地痞、土豪劣紳、貪官汙吏、賣國軍閥,所有一切反動派反革命勢力的中心力量&rdo;。這一&ldo;叛逆&rdo;行徑惹得蔣介石大怒,郭沫若隨即遭國民政府明令通緝。同年8月,郭氏參加了中共領導的南昌起義,在南下途中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流亡日本,蟄住千葉縣市川市,自此&ldo;在日本人的刑士與憲兵的雙重監視之下,開始對中國古代史和甲骨文、金文等進行研究&rdo;(郭沫若語)。1930年結集出版了號稱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開山之作的《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一書。直到1937年抗戰爆發後歸國,前後在日本亡命近10年。
1927年1月,魯迅根據中共的意圖由廈門轉赴已由廣東大學更名的中山大學,準備與他曾稱之為&ldo;流氓+才子&rdo;的創造社&ldo;聯合起來,造一條戰線,更向舊社會進攻&rdo;[19]之際,郭沫若等人已離開廣州,魯、郭二人遂失去了見面與製造聯合戰線的機會。而由歐洲歸國後至中山大學任教的傅斯年,連同後來進入的董作賓,更是無緣與郭氏相見,因而傅、董二人與郭沫若在抗戰之前的十幾年裡並不熟悉。正是由於這種情形,當郭沫若把&ldo;無處發洩的精力用在了殷墟甲骨文字和殷周青銅器銘文的探討上面&rdo;,[20]在日本編纂所謂&ldo;在甲骨學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rdo;的《卜辭通纂》時,儘管&ldo;非常重視殷墟考古的每一進展並較早接受了西方考古學的影響&rdo;,[21]但在向國內學界索要材料時,並未直接向傅斯年等史語所人員求助,而是致信容庚、於省吾、馬衡、徐中舒等代為搜羅。後來郭在日本蝸居的小黑屋裡看到朋友們寄來的材料中,有董作賓的《大龜四版考釋》一文,並讀到董氏對甲骨文中的&ldo;某日卜某貞某事&rdo;的釋解,神情大振,當即驚嘆曰:&ldo;近時彥堂解為貞人之名,遂頓若鑿破鴻蒙。&rdo;[22]到了這個時候,郭沫若才意識到史語所中人的厲害,同時壯起膽子致信董作賓和李濟,懇求一觀大龜四版的全份拓片,以為自己著述作參考。
此時郭沫若的身份仍是國民政府正在通緝捉拿的一名政治犯,而中央研究院直接隸屬於國民政府(後隸屬總統府),其對立的關係可想而知。李濟與董作賓接信後,覺得郭氏儘管在政治上與黨國有所衝突,且與自己並無親情舊故,但畢竟還是一位名聲在外的風流才子,在如此艱難處境下,沒有墮落沉淪,像許多落魄文人一樣整日除了打架鬥毆,就是吃喝嫖賭逛窯子,尚能堅持研究古史與甲骨文字,頗值得同情。於是,經得傅斯年同意,不避郭氏被通緝之嫌,甘冒通共連敵的政治風險,以最快速度將大龜四版和&ldo;新獲卜辭拓片&rdo;寄去,信中特意說明此拓片尚未發表,僅供參考而已。董作賓一看郭氏在信中對自己發現甲骨文中的&ldo;貞人&rdo;之成果敬佩有加,頭腦一熱,把自己剛剛完成的一世英名之作《甲骨文斷代研究例》三校稿一併寄往日本。
想不到郭沫若材料到手,置李濟和董作賓聯名的叮囑於不顧,立即將&ldo;新獲卜辭&rdo;和大龜四版的拓片編入他的《卜辭通纂》一書,於1933年在日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