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第1/2 頁)
南渡北歸:離別(第一章山河崩裂)學人搶救計劃(3)
關於陳寅恪失明的經過,陳寅恪女兒流求回憶說:&ldo;一個早上,父親突然發現兩眼一片漆黑,失明瞭。先叫我通知他當天不能上課,隨後往進存仁醫院。&rdo;又小彭筆記:&ldo;父親在存仁醫院由眼科醫生開刀。聽父親說,在成都開刀時手術不怎麼理想,視網膜皺在一起,以後雖到英國醫治,已無法再弄平。&rdo;[22]1945年2月,陳寅恪作《目疾久不愈書恨》表達自己憤懣哀婉之情。詩曰:
天其廢我是耶非,嘆息萇弘強欲違。
著述自慚甘毀棄,妻兒何託任寒飢。
西浮瀛海言空許,北望幽燕骨待歸。
先君柩暫厝北平,待歸葬西湖。
彈指八年多少恨,蔡威唯有血沾衣,[23]
詩中的&ldo;西浮瀛海言空許&rdo;句,指幾次欲赴英講學而未成行,這個心願直到抗戰勝利之後方才得以實現。
1945年秋,英國皇家學會與牛津大學為實現以前的承諾,再次邀請雙目失明的陳寅恪赴倫敦,由英國醫生療治目疾,希望治好後留牛津講學。陳氏接受邀請,由成都起程經昆明,轉印度,乘水上飛機赴英,進入對方安排的醫院接受治療,但手術最終失敗。陳夫人唐篔於1946年2月19日在成都致信傅斯年求援,並談及史語所事,信中說道:&ldo;寅恪本有意隨郭子傑兄結伴赴美國,看更有無其他方法補助左眼之模糊,又恐所帶之款不夠,此事正在躊躇中,請先生與騮先先生、立武先生一談如何?&rdo;又說:&ldo;元白詩箋證稿篔已請人著手抄寫,俟寅恪歸來,再刪改後即可付印。此項抄寫費是否可出自史語所?大約三萬左右(並未詳細計算)。史語所何日出川?有何計劃否?燕大成都方面整個的關門結束,教授之去留以北平、燕大之聘書而定,受聘者始能談到回平的話。北平方面已屢來信拉寅恪(哈佛研究院只是研究工作),而寅恪尚無答覆。先生之意如何?望有信直接寄英,以助其考慮。&rdo;[24]
正在重慶和昆明之間為處理西南聯大學潮焦頭爛額的傅斯年接信後,作何努力與答覆不得而知,但從後來的情況看,籌款之事似乎沒有多大成效。在倫敦醫病的陳寅恪,先是由著名眼科專家sirstewardduke-elder負責診治,第一次手術後有進步,但眼睛吸收光線尚無好轉,仍模糊。第二次手術想粘上脫離之部分,失敗。但情形似比出國時好一些,醫告無須再施手術。陳寅恪尚存最後一線奢望,遂請在國外訪學的熊式一教授,把英倫醫生的診斷書寄給時仍在美國的老朋友胡適請求援助。胡託人將診斷書送往哥倫比亞眼科學院諮詢,對方告之亦無良策,無法手術,胡適&ldo;很覺悲哀&rdo;,百忙中只好託在美訪學的全漢昇帶了一千美元給陳,以示關照。1946年4月16日,胡適在日記中寫道:&ldo;寅恪遺傳甚厚,讀書甚細心,工力甚精,為我國史學界一大重鎮,今兩目都廢,真是學術界一大損失。&rdo;[25]
另據小彭筆記載:陳寅恪&ldo;到英國後,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方結束,營養很差,雖用電針貼合視網膜,由於網膜皺在一起,無法復原&rdo;。[26]自此,陳寅恪雙目完全失明,一代史學大師將在黑暗中度過餘生,其悲苦之狀,令人浩嘆。陳氏為此寫下了&ldo;一生負氣成今日&rdo;與&ldo;殘餘歲月送淒涼&rdo;之句,[27]表達了自己悲觀茫然的心境。
同年3月16日,唐篔再次致信傅斯年,謂陳寅恪&ldo;本擬赴美洲一行,今以種種不便,旅費亦不敷用,遂決定等船及覓伴歸國&rdo;。同時提到&ldo;寅恪有書籍四箱,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