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3章 尾聲(七)倆老頭爭地(第1/4 頁)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往往比物種之間的差距都大。
有人15歲的時候在埋頭苦學,為了爭一個公辦高中的入學名額廢寢忘食。
有人15歲的時候品學優異,已經立下了非985不入的崇高理想。
還有的人……
十五歲參加中考,六門課五門滿分,剩下的一門僅扣了一分。
高中讀了兩個星期後,由教育局批准破格參加高考。
填報志願的隨手填個清華、北大、科大少年班。
等成績出來一看,好像還湊合。
也就離清北、中科大的錄取線差那麼一兩分。
再後來西工大盛情招攬,在入讀高中一個月後,揮揮手與同學告別:“拜拜啦,我要去上大學了!”
季安毫無疑問屬於此類特殊物種。
十三歲的時候,田舟把他帶到陳慶面前,呈上一本厚厚的手稿:“陛下,微臣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教他的了。”
十八歲的時候,季安以傑出的成就入選漢國科學院,站在一眾師叔輩的青年才俊中,笑容格外燦爛。
二十九歲的時候,陳慶以大漢皇帝的身份,任命季安為漢國首席科學家。訊息傳至秦國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憑藉紮實的數學基礎、超乎常人的天賦,季安的科研生涯幾乎無往而不利。
陳慶提出問題,指出正確答案。
而季安負責解題過程,將理論轉化為成果。
譬如近年來的風帆鐵甲戰列艦與全金屬蒸汽戰列艦之爭,在秦漢兩國上層一直爭議不斷。
風帆鐵甲戰列艦有著明顯的優勢——造價低、技術成熟、維護簡單成本低。
而全金屬蒸汽戰列艦的缺點比比皆是——造價高昂,技術困難、養護成本高、補給困難。
陳慶明確地告知季安,未來一定是全金屬蒸汽戰艦的天下。
只要持之以恆的投入,蒸汽機的功率、可靠性會迅速提升,滿足船舶動力的需求。
補給養護的問題會隨著海軍的勢力擴張,擁有全球性的補給基地,解決它也不是難事。
有了正確的方向、堅韌不拔的意志、獨步天下的科研團隊、不計成本的資金物力投入,漢國在二十年不到的時間,走完了原本歷史中上百年的歷程。
秦國當初繼承了內務府的全部資產,並且還有相里奚這樣的工造宗師,以及後續培養的眾多優秀弟子,底子其實也不差。
然而大量時間都被浪費在一次次的朝堂奏對、兵部和民部來回扯皮、風帆派和蒸汽派互相攻訐謾罵之中。
海上的風是不花錢的,蒸汽機燒的煤卻消耗極大。
光是圍繞這個問題,贊成方和反對方就爭吵了四五年,各說各的理,至今都沒個定論。
“殿下與我一樣功成身退,無須再掛心這些俗務啦。”
“漢國有的,秦國也會有,早早晚晚而已。”
“你若是心急的話,我讓人把蒸汽戰列艦的圖紙送過來。”
“有個三五年功夫,琢磨透了其中要領,很快就能追上了。”
陳慶漫不經心地說著,再次給茶碗中添滿酒水。
扶蘇憤憤地盯著他:“不用你的圖紙,秦國就造不出蒸汽戰艦了嗎?”
“朕這些年勵精圖治、奮發圖強,君民上下無一日懈怠。”
“秦國鐵甲戰列艦的建造工藝已經爐火純青,無非審時度勢,暫時把蒸汽戰艦擱置了而已。”
陳慶緩緩點頭:“對對對,殿下說得有理。”
“其實蒸汽戰艦也沒那麼好,再過二十年風帆鐵甲艦也不會落伍。”
“何必舍易求難呢?”
扶蘇猶豫片刻,小聲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