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5 頁)
然說,這個時期,很多農村的孩子,幾歲就要幫家裡做事,一大早,基本上家裡的大人都會去田間走走看看,或者勞作,所以幾歲的孩子就需要一早起來煮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不過付新家卻不必這樣,因為付振邦是賺工資的,家裡的生活也過得去,加上李芳華這個極度溺愛孩子的農村婦女在,所以一大早,通常李芳華是不會出去的,要出去,也是在菜園子裡找點新鮮的蔬菜。
付振邦雖然是賺工資的,可是他一人的工資,也不夠一家人的開銷,所以,付新家裡面分到的田地,並沒有租出去,並且由於付振邦是賺工資的,分到的田地並不多,幾畝地而已。因此,付新家的農活並不多,通常是付振邦在家時,一大早出去走走看看,付振邦上班去了,就是李芳華在照看,這幾天,雖然付振邦廠裡在進行技術攻關,付振邦沒在家,可是缺了這幾個早上,田間的作物又不會大變樣。
走進廚房,李芳華正咳嗽著在灶臺前燒柴火,鍋裡,一陣陣米飯的香氣撲鼻而來。其實這會兒,米飯還遠遠沒有熟,還只是在鍋裡煮,等煮到半熟之後,還需要撈出來,放到甄子上蒸熟,一家人一天的主食,就在這了。
甄子這東西,外部略像木桶,但底部為竹篾編成的向內、向上略拱的圓錐,因此有許多小孔,放於鬲、或鍋上蒸食物。其大小不定,因需求不同而改變。這麼多年發展下來,各地區的甑子外形各不相同,但以圓柱形最為常見。
甄子主要有三部分組成:甑蓋、甑身、甑底。
甑底是可透氣的木板做成,木板間留有空隙,是為了讓水蒸氣能透過空隙,將米飯蒸熟,甑底一般在甑子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地方,但一定不能和甑身底部對齊,否則飯將浸泡在水裡;甑身是一個類似於木桶樣式的圓柱體,由於經常在水裡蒸煮,再加上空氣冷熱變化,甑身易鬆動,所以需要竹條或鐵絲在甑身中間處將其捆綁緊,若使用了正確的方式仍不能將米飯蒸熟,則可能是甑身鬆動在蒸飯時漏氣了;甑蓋是用木頭做的蓋子,一般不易損壞。
甄子,在將來科技越來越發達的世界,這東西,除了少數偏遠的山區和一些比較高檔的飯店或農家樂,已經很難見到了,基本上每家每戶,都用上了電飯煲。
可人們何嘗知道,用甄子做出來的米飯,遠比電飯煲蒸出來香甜。這點可以從一些高檔飯店用甄子做米飯看出。但也不可否認,想要米飯香甜,必須得付出更多,用甄子做飯,確實要遠比電飯煲蒸飯麻煩。
見母親還在忙碌,離這米飯蒸熟,也還需要半個多小時,付新也就打算不到家吃早飯了,招呼了一聲,付新就騎上門口的腳踏車,直奔紅星化肥廠而去。
車速很快,因為付新也不知道,去晚了,工廠開工了,是否還能進得去找到父親。雖然父親是副廠長,自己也認識那門衛,可兩年時間已過,誰知道會不會換門衛,更何況這個時候父親他們在技術攻關,誰知道能不能進去打擾。儘管這個時候管理很鬆,人們對產權意識也不是很高。
穿梭在蜿蜒的山路上,看著太陽漸漸地抬起了頭,付新此時,可一點也沒有欣賞沿途的風景的意思,趕緊的,加把力,還是抓緊時間去紅星化肥廠要緊。
“喂!喂!前面的同志,讓讓,我沒有剎車!”
這時,付新見前面有一個扎著馬尾辮的女孩正慢悠悠地騎著一輛破舊的腳踏車朝前行進,立馬嚇了一大跳,車子剎車已壞,速度又這麼快,又是下坡,趕緊朝前叫到。
“啊!”危急關頭,有些人能立馬作出判斷,有些人,卻更加慌亂,顯然,前面這女孩是後者,聽到後面傳來的聲音,朝後一看,立即失去了分寸,大叫一聲,車子左扭右擺起來。
眼看就要撞上了,在戰場上磨練出來的反應速度,使得付新立即作出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