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第2/3 頁)
來,紅軍也許只用天就可以全部過江了,這樣就可以把敵人遠遠甩到身後。
這又是一場硬仗, 讓誰去打呢?讓紅4團去,團長王開湘,政委楊成武,都是能啃硬骨頭, 能打惡仗的戰將。對了,還要讓紅1團過河鞏固渡場後,再派出一支部隊從東岸支援紅4團,這樣奪取瀘定橋就更有把握了。
劉伯承將這一切都考慮周密後,立刻讓通訊兵把紅4團的團長、政委召到前指。
27日清晨,紅4團從安順場出發,沿大渡河西岸,向瀘定橋奔去。
全程320華裡,限時3天趕到。
路是蜿蜒曲折、忽起忽伏的單邊羊腸小道。左邊是高入雲霄、陡峭如削的石壁,右邊是奔騰咆哮的河水,山腰是終年不化的積雪,稍有不慎,就會摔下江岸,掉入河中。
沿途與小股敵人遭遇, 對岸敵人的射擊……紅4團的指戰員們都置之不理,只有一個念頭: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瀘定橋。
28日凌晨,前指又發來劉總急電,命令紅4團提前1天趕到瀘定橋。
這就是說,一天之內,必須行軍240裡。
困難一個接著一個,天剛擦黑,又下起了大雨,濕漉漉的石板路上,好像被人打上了油一樣光滑,行走十分困難。
正在此時,對岸又出現了火光,原來敵人的援兵也在向滬定橋趕。
敵我之間僅隔一河,如果敵人發現我們是紅軍,跟我們打起來,那奪橋的任務就泡湯了。
即便敵人未發現我們的行蹤,可是他們明火執仗,行軍速度快,如果搶先到達瀘定橋,將來我們奪橋時也會付出巨大的代價,奪橋的困難會增加十倍。
&ldo;事到險時須放膽,我們乾脆一不做二不休,一人點上一支火把,裝做川軍跟他們拼時間,反正隔著江岸,他們一時弄不清情況,也不好貿然向我們開火……&rdo;
楊成武的這一絕妙主意,為奪取瀘定橋奠定了勝機。
全團的官兵立刻行動起來,將沿途的竹節籬笆全部砍下,一個人做了一個火把,另外讓大家牢牢記住假冒的國民黨軍的番號,司號員馬上跟俘虜兵套近乎,熟悉敵人的聯絡訊號。
果然,火把剛一點起來,對岸的敵人便操著四川的辣腔辣調問:&ldo;你們是啥子部隊啊?&rdo;接著還隱隱傳來高高低低的軍號聲。
紅軍司號員早有準備,立刻將練習好的一段號譜滴滴答答地吹奏起來。
敵人果真以為是自己人,不時還拋扔過來幾句髒話。
到了後半夜, 雨下得更大,敵人的火把看不見了,估計敵人就地宿營了,紅4團卻馬不停蹄,連夜疾進,於29日凌晨6時到達了瀘定橋。
部隊到達橋頭後,立刻佔領了橋西的幾座建築物和一座天主教堂。
到過瀘定橋的人,都不能不佩服大自然造化奇妙的鬼斧神工。
這兒兩山夾峙,對岸語聲可聞,但一河橫亙,猶如劃出陰陽兩界。往腳下看,銀色的瀑布匹練般從上游山峽間傾瀉下來,撞擊著參差聳立的河底惡石,迸濺起一丈多高的白色浪花……
再看看眼前的橋,這兒既不是石橋,也不是木橋,而是一座鐵索橋,13根鐵索從東岸扯到西岸,鐵索用粗鐵環相連,每根有普通的飯碗粗細,兩邊各兩根護索,充作橋欄,底下排列著九根,作為橋面,原來橋面上鋪有木板,現在敵人早已將木板撤掉了,只剩下黑黢黢的十餘根鐵索,猶如生死關前的一道屏障。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