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戰前動員(第1/2 頁)
眾人滿懷好奇地圍著這把槍,仔細地觀察著,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畢懋康輕撫著槍身,若有所思地說道:“這槍射擊精準、速度快,就是不知道能連續打多少槍才會壞掉。”李義也湊上前,愛不釋手地擺弄著,然後指出:“這槍確實好,但有幾個問題需要注意。槍管容易發燙,射擊時速度不宜過快。還有撞針,這可是個容易損壞的地方。哦,對了,還有這個槍栓,這裡空隙有點大,北方地區風沙多,如果風沙大的話可能會導致子彈卡殼,在這裡加個防塵蓋會好很多。”他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指著槍機,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畢懋康似乎想起了什麼,突然說道:“對了,要是能把千里鏡裝在這種槍上,那可真是絕配啊!槍響之後不僅不會那麼震耳,也不會有那麼多煙霧。”徐光啟插話道:“這種槍第一次產出,我們應該多試試,詳細記錄一下這槍最多能打多少槍、撞針用多少次會損壞,以及打多少槍後就打不準了。”陳長祚點點頭,神情堅定地說道:“這事就交給我了,我先做個一百把出來。”他的聲音中透露出對這項任務的重視和決心。徐光啟問道:“武昌伯這個硝化棉做起來難不難?”李義想了一下說道:“對那些牛鼻子老道來說不難。”徐光啟一拍手說道:“那就好,那就好。不對,這個硝化棉用的是棉花吧?”李義點點頭,徐光啟嘆了口氣說道:“這可就麻煩了,這棉花主要是用來做棉衣棉被禦寒的,用來做火器沒這麼多啊。”李義也思索了一下,這棉花主要還是在兩廣、海南、雲南、福建、四川、甘肅和新疆有種,這距離京城太遠了。
李義說道:“徐大人這個別擔心,我大明棉花種植地還是挺多的,只是離京城有些遠而已,稍微近點的地方也就是甘肅了,這個只需要稟報皇上。”徐光啟點點頭,說道:“好!回頭我們就向皇上進諫讓戶部出面去採買。”朱由檢說道:“這皇兄親自掌握在手裡的軍隊必須要第一個配上這種新式的武器,只要有三萬支這種槍南方那些世家看誰還敢對皇兄不敬!”
工部這邊基本上沒有什麼事了,突然李義又對畢懋康他們說道:“諸位這種長槍都做出來了,能不能弄出一種短槍可以藏在袖子裡也可以掛在腰上給軍隊裡的將領自衛用,最好可以一次至少能裝六顆子彈,而且能連發還有還有這個長槍也就四尺左右倒是適合騎兵在馬上用,能不能弄出一個長五尺左右前面裝上短刃可以白刃戰的槍?”畢懋康略微思考了一番,然後緩緩說道:“槍身加長倒並非什麼難事,只是這鑄槍管和刻膛線的匠人可就得費些心思了。不過,至於這種可以藏在袖子裡的短槍,我們倒是可以嘗試一下。”李義聽聞,心中滿是感激,連忙向畢懋康道謝。隨後,他與信王一同踏上了歸途,返回順義大營,為即將到來的出征做準備。
自從朱由校嚴懲了那些不稱職的官員後,六部的效率有了顯著的提升。以往籌備糧草軍械往往需要耗費個把月的時間,但這次竟然僅需兩三天就能調集完畢。在這緊張而忙碌的兩天裡,朱由檢和李義帶領著眾人一邊收拾行裝,一邊與各將領商議進攻策略。是先按兵不動,等待最佳時機,還是迂迴包抄,直插瀋陽?每一個決策都關係著戰局的勝負,也牽動著眾人的心絃。
在這充滿挑戰與壓力的氛圍中,朱由檢和李義展現出了堅定的決心和無畏的勇氣。他們深知此次出征的重要性,也明白肩負的責任之重。他們仔細研究地圖,分析敵我形勢,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只為找到最合適的進攻方式。將領們各抒己見,爭論不休,而朱由檢和李義則在其中權衡利弊,思考著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士兵的傷亡,取得勝利。
大營中,士兵們忙碌地整理著裝備,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對戰鬥的期待和對勝利的渴望。每個人都深知這次出征的意義,他們眼神中充滿了想立功的熱情。而李義也是深知兵馬未動糧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