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第1/2 頁)
第二個需要問題是衛生紙的問題,這個問題朱由校的把握還是最大的,完全的物理反應,應該沒什麼問題。就是要搞到地皮了,估計再過一會劉大永得到了吧,等大畫家董其昌來了,好好商量一下也沒什麼辦不成的事。
第三個問題就是諸葛弩,指望李德全這個年青人看來是個錯誤的決定,靈性有點差了,倒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大不了,自己辛苦一點到了鐵匠房慢慢的指導著打出各個零件就是慢慢來就是,這個明天再想吧。
第四個問題,還是玻璃,唉,一想到這個問題朱由校就煩的不行,自已也是問道於盲了,沒事招這幫外行幹什麼,如果問他們燒陶瓷的話還可以,可自己為什麼問他們燒陶瓷呢?不對,忽然,朱由校想到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但就是想不起來是什麼,好象是個很大的商機。陶瓷,商機,等等,明白了,是地板磚,對,就是地板磚。這個時代可沒有這種東西,只要搞出來,先在自己的酒店裡用上,那絕對是一種震憾,還有什麼比地板磚裝修來的更加的快捷呢?後世那可是每個家庭的必須品,更別說是高檔場所了。整個酒店裡全部弄上,那檔次立馬提升。
這個時代陶瓷已經很發達了,除了比晚清差了一點而已。慢!有了地板磚還要有水泥,否則怎麼鋪?水泥好燒,沒有立窯、懸窯的,咱造點土的就是。粘土或者燒陶瓷的碎片到處都是,石灰也不愁,比例就是三比一。洗乾淨了,用火炕著烤乾了,磨成非常細的細粉,這種水泥就是標號低了一點,抹上後得二十多天的養護,慢點就慢點吧,總比現在玩泥巴要強吧。
&ldo;來人,把剛才那些不識字的宦官叫回來十幾個,朕有用。&rdo;想到就做。
一盞茶的時間,十幾個宦官跪在了西暖閣裡,&ldo;行了,多餘的話不說了,朕要你們燒一種陶瓷,就是朕腳下踩的金磚這種樣式,朕的要求是正方形,二尺見方,光澤度和耐磨、結實平整是關鍵,明白嗎?&rdo;朱由校直接用金磚這東西直觀的說,其實所謂&ldo;金磚&rdo;,實際上是規格為二尺二、二尺、一尺七見方的大方磚。按舊制,老&ldo;金磚&rdo;燒制工藝極為複雜,在明代著名的《天工開物》中有簡略的描述。古籍《金磚墁地》有這樣的解釋:&ldo;專為皇宮燒制的細料方磚,顆粒細膩,質地密實,敲之作金石之聲,稱&l;金磚&r;;又因磚運北京&l;京倉&r;,供皇宮專用,稱之&l;京磚&r;,後逐步演化稱&l;金磚&r;。&rdo;現在北京故宮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十三陵之一的定陵內鋪墁的大方磚上,尚有明永樂、正德,清乾隆等年號和&ldo;蘇州府督造&rdo;等印章字樣。生產&ldo;金磚&rdo;的陸墓御窯位於古城蘇州東北的御窯村。御窯村原名餘窯村,千百年來當地村民燒制磚瓦的傳統世代相襲。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大興土木建造北京紫禁城,特派官員至陸墓監製金磚。因御窯村土質優良,做工考究,所產金磚細膩堅硬,敲之有金玉之聲,斷之無孔,被永樂皇帝封為御窯。明嘉靖中期,工部郎中張問之在蘇州3年,親自督造5萬塊金磚,多產自御窯村,御窯金磚進入全盛期,金磚造價也開始升高。據說,金磚的取泥煉製,首先用穀糠煅燒6個月,之後還要花上三年時間才能製作成。金磚的規格尺寸不同,民間即使有錢,也是不敢使用大金磚。
後世也就聽說過有人收藏這東西,而且聽郭德綱的相聲裡,他自己也說他有一塊。而在蘇州舉辦的一次拍賣會上,89塊金磚一共拍出了950萬元的不菲價格,讓明清御窯金磚得到了&ldo;一兩黃金一塊磚&rdo;的美譽。
&ldo;奴才明白,&rdo;十幾個宦官聽到這心裡算是放心了,做金磚他們是不會,但燒普通的瓷磚對他們這種宮廷製造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