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第1/2 頁)
第四章 航空之路(一)
死神插上鐵翅膀,長空萬裡皆戰場;
山本慧眼履新職,航空路上勇於創。
話說有了幾年海外經歷的山本五十六,對歐美海軍的發展情況瞭如指掌。在歐美的考察研修,使他認識到無論從日本海軍本身的實力還是日本經濟的整體實力,日本都無法和英美相抗衡,但日本在一戰後急劇的擴張要求,像一架飛跑的戰車推動著日本在太平洋和美國角逐,日美矛盾又無法避免。敢於正視現實的山本,在認識到日本的實力與其所要達到目的的矛盾後,沒有束手待斃,等待觀望,而是從世界軍事技術的發展中尋找彌補日本海軍實力的辦法。這一辦法,終於在一戰後日益發展的飛機身上找到了。
飛機,是在20世紀初的1903年12月由美國萊特兄弟發明成功的。1911年,在意土戰爭中義大利軍隊皮亞紮上尉駕駛著布萊裡奧xi型飛機飛往的黎波里與阿齊齊亞之間的土耳其陣地上空進行了長達1小時的偵察,加沃蒂少尉駕駛&ot;鴿&ot;式飛機向土軍陣地投擲了4顆各重2公斤的榴彈。這是人類首次帶著殺人的明確目的升空,從而也揭開了飛機用於戰爭的序幕。飛機作為戰爭工具初出茅廬,便顯示出它的非凡本領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引起了各國軍方的高度重視。各國購買飛機的訂單紛紛飄向當時兩個主要飛機生產國‐‐法國和義大利。到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幾乎所有的大國都在其武裝力量的編成中設有軍事航空隊,飛機總數約有1000架。大戰爆發後,隨著飛機被廣泛應用,各交戰國都撥出大量經費發展軍事航空,結果無論飛機的數量還是飛機作為戰鬥手段的能力都大大提高。到大戰快要結束的時候,飛機大量集中使用的原則已在此基礎上確立下來,參加一次戰役的飛機多達1000架已不罕見。1918年9月,以美軍為主力實施的聖米耶爾戰役,協約國投入的飛機數量多達1500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共生產軍用飛機1819萬架,作戰雙方投入戰場的飛機數約為10萬架。此外,飛機本身的技術效能有了很大的提高,發動機的功率越來越大,並出現了多發動機飛機,飛機的飛行高度有了提高,速度在加快,航程在加大。
飛機技術的發展拓展了飛機的應用範圍,在陸基飛機剛剛發明後不久,一些擁有天才般想像力的發明家便試圖發明一種聯結天空和海洋的新機種‐‐水上飛機。1905年6月6日,法國人加布裡埃爾&iddot;瓦贊發明瞭第一架從水上起飛的飛機。1908年,美國人格倫&iddot;柯蒂斯又發明瞭一種稱為&ot;潛鳥&ot;的水上飛機。1910年,美國海軍第一次使用艦載飛機起飛成功,從而宣告了海上航空母艦的誕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最早使用艦船運載飛機投入戰鬥。當時作為航空母艦使用的艦船是利用舊巡洋艦或戰列艦改造的,它僅有停機平臺而無起飛跑道,飛機的起飛和降落是用吊車吊卸在水面上進行的,因而十分原始,又由於航空母艦在飛機起飛時必須停止不動,戰鬥中極易受到攻擊。這種情況迫切要求改進航空母艦的起飛裝置。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快要結束的時候,英國海軍在軍艦的飛行甲板上試驗起飛和降落獲得成功,在1918年建成的&ot;百眼巨人&ot;號的甲板上,第一次建造了完全沒有阻礙的飛行甲板,並裝備了起飛彈射器,成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艦。雖然艦載飛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只是作為艦艇的附屬兵器配合艦艇而行動,沒有取得什麼驚人的戰績。但是它的投入使用,卻意味著飛機航程的增大及擁有戰術發起上的突然性。因此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航空母艦便開始大量出現,獲得長足發展。但是由於&ot;巨艦大炮主義&ot;的影響,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