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古董行情(第1/2 頁)
孫把頭點燃一支菸,開始分析青銅器的行情。 先說普通的,商周時期士兵打仗用的兵器、青銅戈、青銅鉞,這種青銅器上至商周,下到先秦,大型的古墓兵馬坑裡都會有,存世量大,價格基本上都在十萬以內。 比兵器貴一點的是錢幣,錢幣的價值主要看存世量,比如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燕國錢幣燕明刀,存世量大,一枚的價格就幾百塊,一百多年前的清末祺祥重寶,一枚的價格在四百萬,就是因為存世量少。 ...... 很少有人聽過祺祥的年號,1861年,咸豐帝崩於熱河行宮(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逼近北京,咸豐帶媳婦去熱河避難),臨終前遺詔唯一的皇子載淳即位,軍機大臣擬定次年改年號為“祺祥”,萬萬沒想到咸豐帝死了沒多久,慈溪就聯合奕?發動了辛酉政變,祺祥的年號被廢除,因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共同治國,改元“同治”,所以祺祥重寶基本上沒在市面上流通。 ...... 然後就是一些生活類的青銅器,比如觶、甗、簋、觥、瓿、鐃、斝等(哈哈哈,一個字都不認識吧。),單件價格在五十到一百萬左右。 最值錢的是鼎,方鼎價格五六百萬,圓鼎價格二三百萬。 當然,這些只是基本價,只要帶了銘文,青銅器的價格至少翻五倍,要是青銅器的主人在史書上留下過一筆,那價格就更不可估量了。 比如一把青銅劍不值錢,但只要青史留名的人用過的劍,其價格就不容小覷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劍身刻有“越王鳩淺自作用劍”的鳥篆銘文,說實話這把劍在青銅劍中很亮眼,但不是巔峰,可主人牛逼呀,比起越國,人們更熟悉越王勾踐留下的臥薪嚐膽、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等歷史典故。 先不說這把劍能值多少錢,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這把劍需要去日本展出,出國得找周總理特批,所以,其價值就不用多說了。 聽到這,四驢子不悅道:“啊?一件才這點錢,那挖出來三四百件才能賣一個億呀?” 孫把頭苦笑道:“我的驢哥哥,還億呢,一個墓能出來一千萬的東西,那都算是肥墓了,正常一個墓百十來萬,你想啥呢?” “不是,我看網上說,一個諸侯墓能出好幾個億的東西呢。” “胡扯,兩千年初的時候,湖北有一夥盜墓賊挖出一套漢代的金縷玉衣,賣了一百七十萬,在盜墓界都算是天花板了,少看網上吹噓,都是博眼球的。” “啊?那要是挖出一套戰國編鐘,能值多少錢?” 孫把頭盯著四驢子看了十幾秒,認真道:“四驢子,我能給你一腳嗎?你是喝多了嗎?還戰國編鐘,咱們要是生活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這東西肯定有,可現在,你上哪挖去,挖出來能出手?長四個卵子的金主都不敢買這東西。” 四驢子尷尬地嚥了一下口水,我接茬道:“孫哥,我對青銅器也有了解,這東西價格沒這麼低呀,是不是……” 我沒好意思說姚師爺黑了賣古董的錢,不過孫把頭理解了這層意思,他道:“你說得對,市場價不是我說的這個價錢,不過你也說了,那是市場價,咱們挖出來的東西是什麼?是贓物,幹盜墓這一行,賣的永遠沒有買的精,買主也得承擔風險,基本上都是以市場一半或者三成的價格收東西,要是一槍走包圓的話,價格壓得更低。” “那咱們自己出去賣呢?” “賣誰呀?你找得到買主嗎?買主敢在你手裡買東西嗎?買主寧願多花一半的錢去找掮客,也不會低價在你手裡買東西的。” “為啥?” “當官的敢找你找東西嗎?富商都有生意,為了省點錢去冒著身敗名裂的風險,值得嗎?” 我喃喃道:“那我們啥時候才能還上三千萬呀。” “一年二三十個墓,一個墓你們三個人能分三四十萬,一年差不多就是一千萬,三年,運氣差一點四年也能賺到三千萬。” 我有點失落,這和我想的盜墓不一樣,原來以為挖個墓能賺個大幾百萬呢,萬萬沒想到銷贓價格能被壓得這麼低。 我低聲罵了句:“咱們玩命挖東西,都讓掮客把錢賺走了。” 孫把頭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