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一段歷史(第1/2 頁)
趙母接下來的話又讓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她講述了蘇聯修建療養院的原因。
只是,我不知道該如何把原因寫出來,因為內容過於直白,恐有含沙射影的風險。
許某人大概提一嘴,哪說哪了,以下內容,僅為蘇聯歷史的闡述。
蘇聯政變可謂是鐵打的特權,流水的主席,不管誰在位,都儘可能滿足支持者的各種需求。
咱說的支持者可不是老百姓,因為那種環境下,沒有投票權利的老百姓只是供給蘇聯特權階級的養料。
那麼,支持者是誰?
當然是支援上位,且有話語權的人。
討好老百姓沒用,不過討好有投票權和話語權的人才能穩固自己位置。
所以,特權腐敗在蘇聯時期普遍存在。
被列寧譽為革命之鷹的女革命家盧同志在1906年公質疑對列同志,她說列同志用無產階級的名義去打造專制體系,那麼權利早晚會落到沒有信仰的後代手裡,若沒有民主憲政的制約,他們只會變得更無恥、更貪婪。
盧同志還說過一句名言——只給政府的支持者以自由,這不是真正的自由......
不過呢,列同志沒聽勸,1917年二月革命成功,1918年列同志變為包括他在內的委員幹部設立了療養食堂,在大多數人都吃不飽飯的時候,療養食堂裡面的美食可謂是豐富多彩。
療養食堂拉開了蘇聯接下來的特權腐敗。
接下來的斯同志也研究出來了新玩法——官員等級名冊。
1923年,蘇聯組織局透過決議,1870人的第1號官冊,1875人的第2號官冊,總計3545人。
列入名冊的官員,有高工資、有額外收入、還有一些誘人的福利政策。
簡單說一句福利待遇,有專屬的商店,裡面有琳琅滿目的商品和全球的奢侈品,可以理解為特供。
然後呢,官員等級名冊上面的人透過互相拉攏,組成小集體,聯姻等方式,形成了盤根錯節的穩定關係,也就是最初的特權階層。
蘇聯也有專門的官員子弟學校,畢業後多半都會進入政府工作,為特權階級不斷補充新鮮血液。
斯同志三個孩子中有個女兒,女兒寫了一本書,叫做《僅僅一年》。
書中有對特權階級的描寫——別墅裡擺滿了金銀器皿和貴重瓷器,那些富麗堂皇大莊園裡有花園、暖房、馬廄......
到了勃同志上臺的時候,他清楚地知道背後的支持者想要什麼,所以他恢復了事實上的幹部終身制,然後將特權階級的人數擴張到了三百萬,互相庇護、互相提攜,這個組織達到了巔峰,他們有各種各樣的津貼、富麗堂皇的別墅、特殊的醫療和保健,幾乎涵蓋了一切需求。
當然,特權階級不僅僅是這三百萬人,還有三百萬人的家人、七大姑八大姨,甚至是別墅中的保姆。
總結來說就是蘇聯靠人民的力量取得了政權,也靠人民的力量贏得了戰爭,但他們的反腐和權力監督卻從不考慮人民。
用趙母的話來說,海洋上有兩艘輪船,一艘無比豪華,一艘破敗不堪,能讓豪華遊輪靠近破船的時機只有一個,那就是豪華遊輪快要傾倒的時候,用破船去支撐。
當無風無浪的時候,豪華遊輪只需要破船源源不斷地補充供給。
我覺得要是趙母和黃老闆在一起,兩個人能一夜七次。
為啥?
因為一次完事後,他倆聊的內容肯定是越聊越投機。
趙母說沙漠中的療養院只是眾多療養院中的一個,建立之初是為了特權階級服務,讓特權階級享用當地的資源,或者說,一般的人都會在幾個療養院中不斷流轉,先在新疆體驗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