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主子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1/4 頁)
……
前世。
明朝時期,西洋夷人景教李西泰,是個夏通,曾畫世界地圖,獻給明帝。
那地圖上,涉及海外的部分,地理人文,虛妄錯漏,一塌糊塗!
而當時,海貿繁榮發展,景教隨著海貿傳向各地,對世界地理人文已經有很高的瞭解了!
海貿是需要相當準確的海圖的!
而那地圖上,準確度頂多兩三成!
要是按照那地圖,就乘船出去,絕壁會被坑死!
劉玄對此很理解,暗道:“大海就像被一團迷霧籠罩著,西洋人出去探險、摸清地圖,可是由正府出面組織,花費了n多的精力才做到的。這樣的成果,豈會平白無故的說給就給?”
實際上,海圖、貿易航線,那是關乎國家利益的秘密,就算不藏之又藏、秘之又秘,也不會大張旗鼓的宣傳,去告訴別人。
有這樣的經驗,劉玄對眼前的這個世界的、同樣出自西洋人的地圖,其信任度,很低很低。
掛在這裡,只是提醒下自己:“不要忘記海洋!海洋才是未來!”
更是以此暗示內閣:皇帝在關注世界,你們要心裡有點逼數!
實際上,這一點,內閣的高潔、曹琳等都看到了。
但是,他們對海洋,都帶著消極的態度。
前晉滅亡,原因之一,就是大張旗鼓的出洋!
搞些小船,出洋去摸摸情況,倒還無所謂。
可怕的是,摸了點情況之後,又積極的在鬱州港建造艦隊,出洋去炫耀武功,招收小弟,這就給財政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出洋炫耀的艦隊有大中小船共六十艘。僅首艦,造價就上百萬兩。整個艦隊達八百多萬兩!
海外夷國來朝覲歸附,朝廷又要支出龐大的賞賜。
財政壓力巨大!
萬國來朝、欣欣向榮的背後,是財政左支右絀,破產只在頃刻!
在這樣的財政壓力下,朝廷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就把目光放到了藩王身上。
削藩也就提到了議程上!
削藩,一來能鞏固朝廷的權威;二來能增加財政!
兩全其美,豈不妙哉?
想法很好,奈何,能力不濟!
沒能削藩裝逼成功,反被藩王給逆襲了。
藩王反朝廷,為給這造反的惡行正名,舉大旗,其中一面大旗,就是罵朝廷搞艦隊出海,是勞民傷財的昏聵暴虐之政。
晉帝見勢不妙,為堵藩王的嘴,就下罪己詔,承認錯誤,保證不再犯,還下令把出海摸索到的海圖資料,全給燒了。
八百多萬兩成本摸索到的資料,全被付之一炬。
更可惜的是,那支用銀子堆出來的艦隊,停泊碼頭,被荒棄掉了。後來被蠻齊所得,又給拆了改造小船,順河南下,以做攻楚之用。
在劉玄眼裡,出海是正確的路線!
而在高潔、曹琳他們看來,出海是導致晉亡、天下大亂的原因之一,是錯誤的政策!
這一觀點,甚至是世人的共識!
要改變這個流傳了上百年的共識,還是要費點心力的。
“建艦隊,燒錢吶!”劉玄暗道:“有這樣的錢,何必燒在遷都上?何況,楚都也偏於內地了。就在這裡吧,不必遷都了。至於偏於南隅,資訊傳遞慢……”
他眉頭皺起。
·這的確是個問題!
·神州太大了!
·要是出現了意外——比如外敵入侵了——邊疆的資訊要傳遞到朝廷,花費的時間越長,就越沒價值!
·戰場情形,轉瞬即便,當敵人入侵資訊傳到朝廷,敵人說不定早就打進國門,突進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