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自作自受(第1/3 頁)
對於別有用心的誣陷誹謗,前右都御史自然要替自己討回公道,在退朝之前說個明白。
么雞不耐煩地擺擺手,直接插話道:“好了,好了,本宮聽多了,也聽夠了!無一例外,都是一些冠冕堂皇的廢話!商愛卿若是還有力氣,就留著去山東挖礦吧!若是一同挖礦的貧苦百姓得知商愛卿便是那維護商賈利益,對百姓廣徵稅賦之官,定會對愛卿“熱烈歡迎”!想到自家被弄得易子相食,流離失所的悲慘下場,即便不放鹽,也會把你們全家剝皮抽筋,撕肉飲血,吃得連骨頭都不剩!如今太倉欠收,百姓貧苦,經濟困頓,上無犒軍之餉,下無賑濟之銀!惟有商賈得利,生意動輒百萬兩之巨,交稅百十兩敷衍了事,明知相差如此懸殊,愛卿卻在竭力為其開脫,真是不知禮義廉恥為何物!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這便是做商賈之犬的報應!商賈之犬才是禍國殃民的根源所在,可笑的是,爾等卻渾然不知,自我標榜為國之忠良,本宮不除爾等之便是有傷天德!姓於商,護於商,死於商,自作自受,便是你了!送你兩個字——活該!”
以為清官就是好官?
那對好官的理解就過於狹隘了!
有些清官明知道這麼做不對,就偏偏一意孤行,還用“兩袖清風”的美談來安慰自己。
一個縣太爺,在其治下百姓安居樂業,自己撈點倒也無足輕重。
假如全縣都一貧如洗,甚至背井離鄉,即便是清官,也是死不足惜!
所以衡量一個好官的標準並不是自己貪不貪,而是百姓能不能吃飽穿暖。
這根當老師是一個道理,哪怕老師開豪車,只要學生成績好,那就有說服力。
一個清官將治下搞得珉生凋敝,那便是危害一方的禍害,必須予以根除!
做好官是一個官員個人能力的終極體現,只是清正廉潔的話,僅僅能證明自律而已。
“本宮未對百姓殘暴不仁,反而減免了三餉,遠不如名揚四海的夏桀商紂。未曾讓飢餓百姓食用肉糜,興以工代賑之策,又遜於智勇雙全的晉惠帝。未作勞民傷財之舉,還降低了後邸開銷,亦不能與追求奢華的隋煬帝相比。每天都要上朝理政,大臣沒主意,本宮還要替他們想辦法,活得自然不如宋徽宗那般逍遙灑脫!兩位愛卿拿本宮與諸多前朝帝王做比較,真是太抬舉本宮了,本宮有你們這樣的臣子,真是三生有幸啊!本宮不才,卻有自知之明,歷朝歷代,在十歲登基的皇帝或監國的太子裡,本宮學識見解應該位列三甲了!可笑的是,本宮沒有受到禮讚與支援,反而遭到無盡的攻擊和謾罵!看來即便有明君在世,也敵不過眾多居心叵測的亡國之臣啊!我大明若亡,必毀於爾等之手,此乃人禍也!”
老而貪婪,謂之賊也!
你們這樣欺負老實人,還是個十歲小孩,不止個人會遭報應,全家都會遭報應!
薛國觀聽了太子一番暢快淋漓的痛罵,差點高興地拍手叫好,此番批評之詞真是切中要害,大快人心!
若非太子明察秋毫,兼具雄辯之才,只怕今日之有理局勢便要被這些自私自利的小人給逆轉過去了。
這些人真是螳臂擋車,自不量力,即使今日能夠留存在朝堂之上,以後也要想辦法逐個除去。
商周祚被罵得臉色幾變,忽然圓瞪雙眼,身子一滯,像是失去了平衡,馬上就要栽倒,好在被旁邊眼疾手快的同僚一把扶住,才緩緩躺在地上,像是心臟病發作的症狀。
群臣總算見到小太子謾罵的本事,不禁側目觀望的同時皆是心有餘悸,如此一氣呵成的諷刺挖苦,大有萬曆年間“國本之爭”時神宗舌戰百官的氣勢。
只聽一面之詞,或會贊同其觀點,但對照兩方說法,便覺得各有道理,才會相持不下,讓聽者實在難以立刻下定誰對誰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