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第1/2 頁)
&ldo;失去了蹤跡?&rdo;聽了關羽這話,所有人都是大感意外。難不成於禁就這麼沒了?當下趙雲忍不住就是開口道:&ldo;君侯,于禁所部有四五萬人馬。如此龐大的目標,為何突然之間,會失去蹤跡?&rdo;
關羽並直接不回答他的問題,只是朝馬謖使了個眼色,示意他來解釋。在此之前,他們已經是商議了許久了,當下馬謖開口解釋道:&ldo;于禁對壽春、乃至廬江的地形並不陌生。早在建安二年的時候,于禁就曾經跟隨曹操,攻打過當時佔據壽春的袁術。&rdo;頓了一頓,馬謖又道:&ldo;此外,廬江、潛山至安豐這一帶的地形也是相當複雜,群山環繞,再加上于禁也有可能西向進入荊州的章陵郡,故而斥候的探尋有些不便。我已經加派人手,再行探尋了。&rdo;
&ldo;于禁身邊,必有高人指點!&rdo;趙雲想了想之後,非常肯定地道。現在於禁給自己玩了這一手,就讓自己陷入兩難的境地了。要是對他置之不理的話,萬一自己和孫輔激戰之時,他從背後殺出來,那麼情況可就很不妙了。趙雲知道,以于禁的風格,不太可能使出這樣的計策,唯一的解釋就是,現在於禁的身邊有人為他出謀劃策。只是這一來的話,自己該當如何行事呢?
&ldo;于禁避而不戰,無法就是想要引誘我軍攻打廬江,或者是趁著我軍和孫輔激戰之時,突然殺出夾擊我軍。眼下敵情未明,該當如何進軍呢?&rdo;瞭解了這一切的情況之後,趙雲也是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了。
&ldo;龍將軍言之有理,不過我倒是覺得,于禁眼下避而不戰,不是為了援助孫輔,而是為了算計我軍!&rdo;就在這時,一個謙虛中不乏自信的聲音響起。眾人扭頭看去,卻見說話之人正是陸遜。
&ldo;哦?&rdo;所有人聞言都是頗感意外,不知道陸遜為何有此一說。主位之上的關羽輕撫自己頷下的美髯,沉聲問道:&ldo;伯言有何見解,但說無妨!&rdo;
&ldo;見解不敢當,還請諸位指正!&rdo;陸遜出言倒是很謹慎,&ldo;如今于禁在廬江集結的大軍,已經是多達四五萬。正所謂三軍未發,糧草先行。這四五萬人所需消耗的糧草,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曹操治下中原諸州,去歲曾遭蝗災,糧食產量必然是頗為有限。如今曹操十餘萬大軍遠徵漢中,已經要消耗不少的糧草。而眼下四五萬大軍集結在此地,若是再不尋覓戰機速戰速決擊退我軍,只怕他自己就會因為乏糧而崩潰。于禁若想等候我們和孫輔激戰之後,再行殺出,還需耽擱時日,於他而言頗為不利。因此遜大膽猜測,此番于禁之所以故作空虛,就是為了引誘我軍直撲廬江,好一戰擊潰我軍主力。&rdo;()
第八十三章各方態勢
陸遜說話很有條理性,一步一步剝絲抽繭,最後才提出自己的觀念。無彈窗更新快(&iddot;)非常眾人執著於探尋于禁真實的目的,但是卻忽略了一些其他的因素,一直都未能找到合理的解釋。現在聽陸遜這麼一說,都不禁有茅塞頓開之感。
陸遜自出仕後,一直都呆在巴東,一年多的時間裡,只有過一次短暫的襄陽之行,與在襄陽任職的這些官僚都不熟悉。江東和荊襄相距甚近,許多人雖然聽說過陸遜的一些事跡經歷,但卻對他年紀輕輕便擔任巴東太守、橫野中郎將這樣的重職有些不以為然,認為劉備之所以委他以重任,多半是為了爭取江東士民人心。但眼前陸遜對軍情細緻而深遠的分析,卻讓不少人對其另眼相看起來。
馬謖聽了這話之後,不禁看了關羽一眼,後者知道他的意思,輕不可聞地搖了搖頭。事實上在開始議事之前,他們二人就簡單地商議了一下,結論和陸遜的差不多,也認為于禁之所以玩這一手,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