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第2/3 頁)
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精神分析學已經很成熟了。當時美國的精神分析家認為,只有經過專業醫學訓練,有著專業醫學背景的人才可以為患者提供精神分析治療。而歐洲精神分析界以及弗洛伊德本人都反對這個論調‐‐這本小冊子就是弗洛伊德對此所持的觀點。歐洲精神分析家們認為,實際做精神分析的時候會涉及很廣的知識面,例如宗教、哲學、文化、藝術、歷史、民俗民風、神話傳說,甚至還有可能同人類學及社會背景有關,如果僅僅用醫學資質作為要求,其實反而會限制精神分析的參考依據和實際效果。但是美國那邊認為一個人如果連起碼的醫學常識都沒有,怎麼能為別人做分析治療呢?為此,歐美精神分析家們爭論不休。而我個人的態度從這本書的書名就能看出來‐‐我是支援歐洲觀點的。
這並非因為我不是一個擁有醫學背景的專業人士,而是我之前在查閱資料的時候發現的一個客觀事實。
就在1909年弗洛伊德的美國之行後,美國人對精神分析法推崇到了一種風靡流行的地步,幾乎民眾都在爭相用精神分析法來為自己或者他人做精神分析。很顯然,這是一件相當糟糕的事情‐‐直接滋生了很多江湖神棍或者醫學騙子‐‐他們透過宗教和所謂仙術滲透進精神分析學中來推行自己篡改後的&ldo;精神分析法&rdo;。這種行為使得美洲大陸的精神分析學界蒙羞,同時也給那些本來就反對精神分析的人以口實。所以,美國精神分析學界最終用專業醫學資質來限制了使用精神分析法提供治療的人群。也就是說,其實這麼做的最初目的並不是出於知識壟斷或學術獨裁。
既然說到這裡了索性就多說點兒。
當年美國民眾流行精神分析也是有根源的,讓我們來對此作個分析:美國從一開始就是個移民國家,很多當初移民到美國的歐洲人多數都不是有錢人或者貴族,90都是文化層次較低的平民。雖然當時美國已經建國100多年了,但是這種情況還是很普遍。而且精神分析法這種高階玩意兒看上去似乎不是很難,只要瞭解一些基礎知識,並透過一些小手段就可以作一定程度的心理分析(非常有限)。這點對於就算只受過一般教育的人來說,也是極具吸引力的‐‐醫生幹的事兒我也能幹,那多慡啊。比方說我吧,我小時候就很想當個醫生,穿著白大褂、拿個聽診器、皺著眉認真地聽著什麼(當時並不知道醫生都在聽什麼)……總之,很權威的感覺。出於這種心理,精神分析法大行其道也就不足為怪了。如果使用者知識面再廣一點兒,並且把自己所專長的東西再加進去,就完全可以弄個別人不懂的精神分析法出來(例如加入大量的宗教元素,藉此在文化教育程度偏低的人群中傳播個邪教並不困難,當然不能向北方向發展)。當然,美國人喜歡新奇東西的天性也不容忽視,在這裡我們就不作過多分析了,點到為止。
上面這段其實就說明瞭我的態度。我贊同非職業精神分析家們提供精神分析,但是我要提醒的是,先用自己做實驗,反覆地實驗,並且不厭其煩地加以確認。假如老兄你天資聰穎靈慧智巧,那恭喜你,你會掌握得很快,然後最好能再學習一些專業課程並且接受一些專業訓練(例如催眠和啟發自由聯想),那麼你也許真的可能成為這一領域的專業人士。更具體的過程我就不詳細說了,請參考弗洛伊德求學期間的刻苦與努力……至此,這個問題就說到這裡。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