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2/4 頁)
能實現。據白宮官員的反應,看格·格列夫的表現,他就不像稱職的行政管理者。格列夫的副手太多,據專家們評價說,格列夫這些副手之間的關係也是矛盾的、不穩定的、不平衡的。正如一個專家所說,“為了在很高的職位上工作,格列夫需要一個保姆牽著他走,這樣才能遏制過於強勁的改革勢頭,墨守成規地開展機關工作,安撫社會輿論。”
在克里姆林宮執政的第四年(12)
2003年5月,在俄羅斯報界紀念卡西亞諾夫擔任總理三週年之後,大家都明白了一個事實:在現任俄政府中,卡西亞諾夫才是最強大的人物。2003年春,卡西亞諾夫總理與一些副總理之間在財政與工業問題上的一系列爭論,最終以妥協而告終,這一爭論並沒有影響卡西亞諾夫的處境。在許多有爭議的問題上,普京採納的正是卡西亞諾夫的建議。2002年年末,《新聞時報》在評論米哈伊爾·卡西亞諾夫的行政成就和政治成就時說:“兩年前很少有人會想到,這名成功的、但並不為廣大公眾所熟悉的財政經理人——卡西亞諾夫,能坐在總理的位置上迎接2002年。但今天他得到了這個政治分量,況且不是虛擬的,而是實際的。卡西亞諾夫悄悄地獲得了新的威望,這一過程緩慢而執著。是的,作為總理的卡西亞諾夫是平淡的,甚至過於平淡,但這是職位本身決定的。在生活中,政府總理更像一個人,而不是一部機器。或者說,任職當中的這種‘平淡’是卡西亞諾夫有意識選擇的風格。正是這種‘平淡戰術’使他最終成為這一任內閣中毫無疑問的領袖,雖然最初這種機會並不太明顯。卡西亞諾夫從來未能和普京以及被他賦予巨大權力的彼得堡派官員們過於親密,但爭吵並未讓廣大公眾看到,所以我們很少知道內閣內部的分歧。做出讓步的有時是卡西亞諾夫,有時是他的競爭者們,但最終是卡西亞諾夫更密切地與總統合作,並更加強硬地堅持自己在政府中的立場。考慮到以前針對卡西亞諾夫曾經有過的不成功預測,猜測一年後、三年後卡西亞諾夫會坐在什麼位置上,是沒有意義的。但是,考慮到經濟形勢,可以充滿信心地肯定一點:等待卡西亞諾夫及其內閣的是一段艱難的時期。局勢是不會平淡的。”
卡西亞諾夫作為總理能做的一切都已經做到了。我們看到,俄羅斯在對外政策、安全、國家建設方面的成就要比在經濟領域的成就顯著。毫無疑問的還有,在國家杜馬選舉和新的總統大選之後,政府與克里姆林宮的總統辦公廳中將發生重大的人員調整。不過,如果普京認為,他需要一個更有力量的,甚至更加獨立的人物來擔任總理,他就會在這屆政府之外來尋找這一人選。
伊拉克危機
2002年秋冬和2003年前幾個月,世界政治領域沒有比伊拉克危機更尖銳的問題了。美國與伊拉克之間的衝突早已成熟了,本書中沒有必要對這個衝突的歷史起源進行哪怕是非常簡要的說明。根據判斷,早在2002年春天,最遲在5月之前,美國領導人就做出了向薩達姆制度宣戰這一原則性決定,然後就開始制定各種方案、計劃,部署軍隊。波斯灣地區以前也有大量的美國軍事存在。針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從1991年就開始了。伊拉克人自己也已經習慣了某些目標被轟炸,導彈打擊,經濟制裁,沒完沒了的監察、偵察、資訊戰爭等。但現在所說的是大規模的快速軍事行動,並且是按照美國的條件“徹底解決”伊拉克問題。美國與英國在阿富汗打擊塔利班和恐怖分子的軍事行動的成功戰績鼓舞了美國領導層。美國軍人現在既有經驗,也建立了軍事行動的模式,加上強大的海軍與空軍,還補充了高精度武器的軍械庫。美國為什麼不再一次向敵人展示自己前所未有的強大呢?美國的政治領導層有自己的理由。伊拉克的軍事機器已經被美國摧毀過一次,那是在1991年初的所謂“沙漠風暴”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