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4/4 頁)
寡頭的。
弗拉基米爾·普京成了葉利欽的接班人,但卻不是他的政策的繼承人(“祖國黨”甚至在2000年春天就不再以普京反對派的面目出現了)。所以,就是這種簡單的、合理的想法促使兩黨領導人考慮政治和組織合併問題。我們所有人都看到,“統一黨”當然是最接近總統的一個政黨。但是這個黨卻沒有辦法從自己的黨內推選出一些深孚重望的領導人。它在國家杜馬中的所有領導人與其說是政治家,不如說是官僚。“祖國黨”在這方面表現得更好一些,它的領導人有不少是很有名的,可以幫助一個新的大黨拓展影響力。這種狀況不應當看成是盧日科夫的失敗,而是他取得的一定成績。由此可以看出,由盧日科夫來領導兩黨合併協調委員會的工作並非偶然。
普京在經濟上的兩難抉擇(1)
俄羅斯的寡頭資本主義
葉利欽時代末期,俄羅斯形成了一種怎樣的政權和經濟體系呢?2001年1月底,俄羅斯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曾就此問題召開了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但就是在這個由俄羅斯許多著名社會學家參加、塔季揚娜·扎斯拉夫斯卡婭院士主持的研討會上,也沒能給出一個明確的、可以被所有人接受的答案。學者們的“失利”並非偶然,因為在俄羅斯這個混合了斯大林的極權主義、勃列日涅夫的“現實社會主義”、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和葉利欽的革新的社會中,應用相對嚴格的社會學、政治學和經濟學概念來下定義是不可能的。於是,就不得不使用較為形象但卻並不十分科學的形式。
鮑里斯·葉利欽曾經提到,他要在俄羅斯建立“正常的文明”;阿納託利·丘拜斯則更加具體,稱要在俄羅斯“以衝擊速度建設正常的資本主義”;葉戈爾·蓋達爾談到了“我們正在建設年輕的資本主義” 這個較為含混的說法;格里高利·亞夫林斯基將俄羅斯的社會經濟制度定義為“官僚資本主義”,而根納季·久加諾夫稱其為“買辦資本主義”;亞歷山大·列別德認為,俄羅斯當前正在走“野蠻資本主義”道路;西方金融家、慈善家喬治·索羅斯認為我們的經濟制度是“掠奪式資本主義”,而鮑里斯·涅姆佐夫則說這是一個“強盜資本主義”……
但是,幾乎所有人都同意將俄羅斯的政權和經濟體系歸納為“寡頭資本主義”這個相對貼切的定義。早在1998年, .切爾尼科關和 .切爾尼科娃就在他們合寫的《誰在主宰俄羅斯?寡頭——集體肖像》著作中試圖描述和解釋這一體系。著作的封面上,印製了鮑·別列佐夫斯基、斯摩稜斯基、米·霍多爾科夫斯基、弗·波塔寧和列·維亞希列夫的頭像。
所有學者都認為,1996年初是俄羅斯“寡頭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的時間。當時,12位俄羅斯大商人(主要是銀行家)參加了在瑞士療養勝地達沃斯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在那裡,他們決定整合所有人力、資金、資訊潛力以及其他資源,來保證鮑里斯·葉利欽競選連任俄羅斯總統。
儘管做到這一點難度非常大,但他們最終還是成功了。於是,國家政權也在相當大程度上為這幫“贊助者”所掌控。寡頭們不僅將自己人安插到國家重要位置,甚至還親自披掛上陣,在國家機構中佔據幾個高階職位。不過,他們中的大部分人認為公開身份並無必要,甚至還會很危險,所以更傾向於贊同成立某種常設性的諮詢機構,例如,獨特的、與“影子政府”相類似的“經濟互助聯盟”。不過,由於寡頭本身之間存在著激烈競爭,這一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