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4/4 頁)
曾是歷史老師的馬拉特·庫爾馬耶夫建立並領導的“霍位元公司”的發展。它從一家不大的生產和經營企業迅速成長為一個橫跨各個領域的大型公司,其特色是將新技術應用到建築工業中。這家大型工業聯合體的總部和主要車間都設在莫斯科近郊的柳別爾齊市,為幾乎2000名工人、工程技術人員、設計和後勤服務人員提供了工作崗位。現在,“霍位元公司”是俄羅斯最大的汽車金屬頂棚生產商;此外,它還與一家很好的德國公司合作,利用德國的裝置大規模生產塑鋼、木製和鋁合金門窗型材以及其他許多建材。
最著名的成功案例是俄羅斯紡織康采恩“潘因特爾”,它走過了一條從一個很小的合作作坊到大型輕工企業的路。現在這家企業有2000多名工人、管理人員、工程師、設計師和銷售人員。這家不僅在莫斯科聞名的企業的奠基者和領導人亞歷山大·潘尼金於2000年底去世,享年只有52歲。正如他本人所說,現代“俄羅斯工商主”的處境非常艱難,其中充滿了衝突和巨大的精神壓力。
普京在經濟上的兩難抉擇(14)
馬拉特·庫爾馬耶夫、亞歷山大·潘尼金、尤里·克尼亞澤夫以及其他一些人的成功完全是例外。到2001年,俄羅斯近10年來出現的新型私營工業企業還佔不到工業生產企業的4%。在農村,私營公司更少,2000年和2001年,它們不到農業生產總值的2%。在這裡,更多的公司不得不壓縮自己的生產規模。
眾所周知,私營企業部門發展最快和最有效的是在貿易和服務領域。蘇聯時期,這些經濟部門很不發達,而正因如此,個人積極性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私營經濟部門中,不需要投入過多的資金就可以快速獲得回報。俄羅斯公民沒有在工業和農業領域投入必需的資金,而誰也無法做到在沒有資本的情況下建成資本主義。激進改革家嘗試透過順利地、而且幾乎是無償地對國有大型企業進行私有化來改變這一情勢,但是卻沒有使這些企業的經營活動水平得到提高。多數情況下,私營工業部門的成效並不明顯,而是形成了具有黑社會控制體系的假市場金融工業集團。
俄羅斯前經濟部長雅可夫·烏林松承認,蓋達爾、切爾諾梅爾金、基裡延科三屆政府的執行都是在認為國家不能成為一個有效的所有者這一公理的基礎上開展的。烏林松確信,在對1997~1998年俄羅斯企業的經營情況所做的調查表明,有散戶持股的、沒有完全私有化的企業的經營情況要比純國有企業好。 不過,這種來自為數不多的企業、且週期過短的調查結果可能會誤導人們。總統經濟顧問安·伊拉里奧諾夫在一次接受記者提問時宣稱:“根據定義,在任何市場、任何時候,國家的經濟活動從來就不會是最合理的。在帕累內託的經濟學中,只有私營部門的經營活動效果才是最佳的。”
我認為,這些偽科學的論斷既與西方、俄羅斯的實際不相吻合,也和中國這樣的國家有很大的差別。任何一種所有制的形式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那麼,為什麼我們非要在自己的經濟政策中去遵循那些連我們自己的經濟學家都搞不清楚的複雜的優選法數學理論呢?——要知道,它還是早在19、20世紀之交由義大利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內託創立的。順便說一句,這些理論曾經遭到過包括凱恩斯學派經濟學家在內的一些經濟學家的批評,並引起一番爭論。事實上,國家不能成為一個好的財產擁有者的觀點並非公理,而是一個極其簡單的教條。這就像蒲魯東的那個“財產就是盜竊”、私有制恰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