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主僕重逢(第1/2 頁)
入夜,松江府城清水巷,韓府。
朱門輕響,鄭海珠神態平靜地回到韓希孟的院子。
正在廳上整理繡線的韓希孟,立刻招呼婆子去給鄭海珠端一碗綠豆蓮子湯,一面關切地問:“二叔和二嬸,沒怎麼責罰你吧?”
鄭海珠在圓桌下首那張專屬於她的木凳上坐了,莞爾道:“放心,沒事。二奶奶先開的口,把我斥責一頓。然後二老爺說,晚上他與董家二爺和黃大官人、顧少爺陪馬將軍在文哲書院吃酒席時,馬將軍和黃大官人一個勁地誇我們倆不像弱女子,馬將軍還說他的命是我拿瓷雷救的……”
韓希孟聽到此處,就笑嘻嘻地打斷鄭海珠:“快讓我猜猜,二叔後面一句話,是否就是,阿珠也算給我們韓府大長顏面,大功可抵小過?”
鄭海珠點頭:“二老爺正是這麼說的,然後二奶奶趕緊接上說,國法嘉賞是國法嘉賞,家規也不能視同兒戲,讓老彭去知會賬房,扣我三個月的工錢。”
韓希孟撇撇嘴,不滿道:“那還是罰了。”
鄭海珠忙開解她:“小姐,二奶奶執掌後宅,當然應該如此處置。我畢竟和守寬偷偷陪你出去,倘使此事就這麼算了,讓宅子裡其他下人怎麼想?”
韓希孟“喔”了一聲,將婆子端來的軟糕和綠豆湯推到鄭海珠面前,喃喃道:“那倒也是,二嬸是當家主母,歷來又把我當她親閨女一樣,這回若不做做樣子罰你,三嬸嬸和呂姨娘,都要嘀嘀咕咕。唉,婆婆媽媽們若太閒,就是麻煩。”
鄭海珠心道,這可不就是市民社會小家庭成為主流前,深宅大院司空見慣的情形麼。
她北上來尋韓府時,已經做好了心理建設,或許要面對自己最煩的宅鬥劇情。
不過,公平地說,躋身松江府縉紳圈的韓家,內宅關係已經比其他大戶簡單許多。
這一支韓家,到了韓希孟的父輩,是三兄弟。
大房夫婦病逝得早,只留下一個女兒韓希孟。
二房韓仲文,在極年輕的時候便考中了舉人,沒想後來兩次進士不中。
因適逢江南文士經商之風日盛,韓仲文便無心仕途,而是娶了嘉定縣錢家的女兒,利用韓家祖上積累下的資產與人脈,結合錢家的棉花種植與紡織技藝,做起了棉布生意。錢氏孃家算得響噹噹的大地主,可惜她嫁過來後沒有生養,韓仲文便又納了城中一位秀才的女兒呂氏做妾,生有一子韓希盛,今年十二歲。
三房韓仲鈺,娶妻楊氏,生有一女韓希盈,今年剛及笄。這老三韓仲鈺,也考中了舉人,二哥韓仲文字想著自己經營、積累家財,讓弟弟繼續走科舉取仕的道路。誰知幾年前,韓仲鈺結交了一個來松江的外國傳教士,執意跟著那人去應天府傳教。韓仲文苦勸無果,還要面對來哭哭啼啼的弟媳婦楊氏,氣得連著幾天吃不下飯,終究也沒什麼辦法,只能由著才而立之年的韓仲鈺,形同出家做了和尚一般,外出雲遊,不見蹤影。
韓希孟和弟弟妹妹之間,看著感情都挺融洽,妹妹韓希盈尤其喜歡跟著姐姐琢磨刺繡。
但家中兩個成年女眷,雖不至於興風作浪,也不總是歲月靜好。
二房姨娘呂氏,剛進門時溫婉和順,生下兒子後,自我定位韓家有後的大功臣,在府中漸漸地也愛擺擺半個女主人的架子。
三房楊氏,本是徽商的千金,其舅舅與韓仲文因生意結識,便將她嫁給了韓仲鈺。兩口子成親那會兒,就磕磕碰碰常有口角。韓仲鈺成了四鄰口中的“洋和尚”、離家傳教後,楊氏更有了些怨婦傾向,對嫂子錢氏說話都夾槍帶棒。若不是女兒韓希盈小小年紀便乖巧會哄人,善於調和二伯母和親孃的矛盾,錢氏見到這個妯娌就得頭皮發麻。
鄭海珠當初憑藉懂得染色與漳絨技藝,被韓希孟留在韓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