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唐宗宋祖(第1/2 頁)
唐,大明宮,風和日麗,太液池中荷花盛開,嬌豔欲滴,賞心悅目。傍晚時分,李世民與長孫皇后攜手散步,同樣年輕的李治跟在一邊,倒好似二人的兄長一般。 “朕好久沒有這樣輕鬆過了。”李世民心情甚是舒暢,重回精力旺盛的十八歲,又復活了深愛的觀音婢,與妻子在晚霞之中徜徉,人生樂事不過如此。 歡愉之餘,又不免有些遺憾:“可惜乾兒病逝,兕子早夭。” 李世民在打擊政治對手時心狠手辣,堪稱帝王典範,在答應了老父親放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十個兒子後,轉頭便食言而肥。但在對妻子兒女時,卻又寵愛有加。長孫皇后去世後,留下幼子李治和年僅3歲的女兒晉陽公主,李世民將他們帶在身邊親自撫養。從古至今,皇帝自己帶孩子的,也只有李世民這一個了。尤其是晉陽公主,由於年齡太小,李世民時時刻刻都陪著這個孩子,甚至是批閱奏章的時候,也要把晉陽公主抱在懷裡,外出考察工作也帶上這個孩子。晉陽公主12歲去世後,李世民十分悲痛,日日落淚,連續一個多月都不能正常吃飯。長子李承乾平日裡素無德行,甚至想造反篡位,李世民也僅僅是將他的王位剝奪了。 長孫皇后安慰道:“生老病死,命也。陛下,如今我二人能相聚於此,已是上天垂憐,又豈可奢望太多。而且,看那仙人之意,今後未必便沒有機會。” “觀音婢所言甚是。當務之急,便是要贏得那資格賽,興許到時仙人便會降下法力,吾二人也能彌補缺憾了。”對於比賽,李世民也是勢在必得。 “父皇,既如此,為何不多派些兵馬?也好把握大些。”李治有些不解。今日朝堂定策,此次出征大軍不過十七萬。 十七萬人,說來不少了,貞觀年間從未有過這麼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就是滅突厥,徵高麗,也不過十萬而已。但是凡事都怕對比,要知道,始皇帝和漢武帝可都曾興兵五十萬以上,此次大戰,他們絕對會全力以赴。 這兩個帝王是太宗迴歸後與諸臣對照史書鑑別出來的,至於其他人,史書上沒有記載,應是後世之人了。 好爸爸李世民藉著這個機會好好向“乖兒子”李治傳授自己的軍事心得:“兵貴精不貴多。兵數過多則容易散漫混亂。兵力越多,越不容易管理。行軍、紮營、後勤,乃至交戰佈陣都會困難地多。昔日虎牢之戰,竇建德便是因為指揮不暢,被我抓住了空子,才以少勝多,一戰而定乾坤。十七萬人,已經是我大唐立國以來所未有之大戰了。” 李治還是有些不解:“可是父皇,那始皇帝滅楚,發兵六十萬;漢武帝漠北之戰,興兵五十萬。既然兵貴精,為何又傾國而出?” 李世民對兒子的求知慾很滿意:“楚國方圓數千裡,真到了危機時刻,百萬人都能抽的出來。如此大國,正常情況下需要慢慢蠶食。始皇帝胃口大,想要一口吞掉。那就得在數千裡的戰線上全面壓迫過去,不給敵人喘息的機會。這六十萬人,大部分都在後方,或鎮壓當地楚人,或轉運糧草,一線戰兵連絕不會超過三十萬。而真正大戰開啟時,戰場上連十萬人都未必有。到了士卒接戰肉搏的,那就更少了。漢武帝元狩北征亦是如此,大部分都在後方轉運輜重,前線的十萬騎才是真正的主力。此次出征,我所需要攻佔的地方不過兩道之地,又是在河東道這個大唐起家的地方,輜重運輸方便,無需太多輔兵民夫。十七萬人,足矣。” “而且,治兒,”李世民補充道:“所謂帶甲十萬,日費千金。煬帝東征高句麗,百萬大軍匯於河北,百姓苦不堪言,致使盜賊四起,各地大亂。如今天下不過稍安,萬不可虛耗國力,再生動亂。” 去年為了征伐高句麗在蜀地伐木造舟,結果引得山民暴亂,數萬大軍幾個月才鎮壓下去,讓李世民心有餘悸。太宗可不想因為出兵太多,民眾壓力太大,導致後院起火。 李治點點頭:“孩兒記得了。” 300多年後的北宋汴京皇宮,一身麻履布衫、生性節儉的趙匡胤面有憂色,看上去心事重重:“二位卿家,而今我大宋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