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第1/2 頁)
客觀地說,夫差接受越國的投降當然是戰略上的失策,但也並非毫無道理。因為當時,北上爭霸對各個國家的吸引力更大。越國再厲害,也不過是個蠻夷小國,遠離當時的經濟文化核心區域中原。唯其如此,聽到齊國內亂,國君被大臣殺死的訊息,他立即決定,再度北上伐齊。
自然,伍子胥還要唱反調。他說:&ldo;勾踐每天食不重味,吊死問疾,是想有所作為。這個人不死,一定會成為吳國的禍害。越國對於吳國,就像人們心腹上的病灶,而齊國充其量不過是癬芥之疾。大王您怎麼能捨近求遠呢?&rdo;
伍子胥為什麼能把勾踐看得那麼透徹?因為彼此有相通的脾性。夫差為什麼執迷不悟?因為他還拘泥於當時的形勢。《史記》記載,齊悼公被殺的訊息傳來之後,他在軍門外痛哭三天,以示哀悼,然後起兵,取水路伐齊。他跟齊悼公既非親屬又非朋友,哪兒來的那麼多悲痛?當然都是做給人看的,為了強調自己出師的正義性。所謂弔民伐罪。
之所以說夫差還拘泥於當時的形勢,就是因為這一點。春秋時節,禮儀為先麼。而伍子胥的見識,則早已超越當時的時代。超越者固然有御風而行的強烈快樂,但更多的時候,恐怕還是無人理解的孤獨。
很有諷刺意義的是,齊悼公被殺,跟夫差還有某種聯絡。因為就在上一年,吳國聯合魯國進攻齊國的南部,齊國內憂外困,大臣趁亂殺了國君。而吳軍進攻齊國,很大程度上是一樁外交陰謀,其主謀,則是大名鼎鼎的孔子,以及他的高足子貢。
怎麼回事呢?
當時,齊國的田常專權,但周圍還有強大的鮑氏、高氏家族,田常並沒有佔據絕對優勢。為了提高個人威望,他決定攻打魯國,建立軍功。孔子是魯國人,當然不會坐視不理,於是就派子貢出去遊說。
子貢首先跑到齊國,找到田常說:&ldo;魯國的城牆又薄又矮,土地又狹又淺。君主愚蠢不仁,大臣虛偽無用,士兵和百姓都不願意打仗。這個國家不好對付啊。您不如去攻打吳國。它的城牆高大厚實,土地廣闊肥沃,將士驍勇善戰,糧草充足,武器精良。這個國家比較好打!&rdo;
田常的臉兒都快氣白了。軍國大事,怎麼能如此幽默?他說:&ldo;先生讓我放棄容易打的,卻把難打的推薦給我,這不是成心害我嗎?你到底什麼意思?&rdo;子貢說:&ldo;這您可錯怪我了。我聽說,憂患在內部就要攻打強國,憂患在外部要攻打弱國。如今您的憂患在內部,三次想加封都沒有成功,因為有很多人反對您。如果您攻打魯國,大勝而歸,齊國的君臣就會驕傲。人一旦驕傲,就會把別人不放在眼裡。雖說是您的功勞,可時間一長,誰還記得?君主驕傲會對臣下放肆,大臣驕傲就會與您爭權奪利。這樣您要想在齊國立足,勢必很難。不如攻打吳國。吳國強大,敗了不會有人怪罪,還能讓齊國君臣收斂鋒芒。&rdo;
第14節:二小人葬送一名將(13)
田常想想,覺得有點道理,就說:&ldo;話是這個話,可我已經把矛頭對準魯國,突然轉向吳國,難免會引起國君和大臣的懷疑與指責呀。&rdo;子貢要的就是這話。他立即說道:&ldo;這個好辦。您先按兵不動,我到吳王那裡,說服他們出兵援救魯國,您不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迎擊他們了嗎?&rdo;
子貢辭別田常,馬不停蹄地一路南下,到了吳國。他對夫差說:&ldo;齊國要去攻打魯國,它肯定能打贏。那時它就會跟吳國爭霸。如果您發兵救魯,既能贏得美名,又能擊敗齊國,在諸侯中樹立威信。這樣的好事,我想您一定不會推辭!&rdo;夫差說:&ldo;我倒是想這麼幹。可是越國在我背後,整天操練人馬。如果我北上攻齊,越國趁機抄我的後路,那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