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2 頁)
話雖如此,寫這本書還的確就是為了鬥爭。不過物件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確切地說,是自己的記憶。年輕時雖不能像張松那樣過目成誦,但記憶也足可自誇。而近年來則每況愈下,今天記的明天忘,上月讀的下月忘。這讓我既惶恐又無奈。那麼精彩的典故,那麼曲折的故事,不能為我所用,豈不可惜?絕不能坐視它們從記憶的網眼漏下。而要把它們記牢,最笨的辦法最管用:書寫。以此固定記憶。
這只是為何寫。寫什麼則是另外的問題。我性格平和,處事自認為中庸。換句話說,就是沒有性格。我習慣於隱藏倔強。而書中寫到的名將,個個性格鮮明。他們大約都是多血質的吧。我喜歡這樣優點和缺點同樣突出的人。在我眼裡,他們都是漢子,都是純爺們兒。
本書寫作期間,自然要參考歷朝歷代的正史:《史記》、《漢書》、《南史》、《北史》、《隋書》、《新唐書》、《舊唐書》、《宋史》、《明史》。除此之外,嶽飛部分主要參考了宋史研究專家鄧廣銘先生的《嶽飛傳》,以及鄧先生的高足、著名史學家王曾瑜先生的《嶽飛新傳》。因只有他們師徒兩位,不再專門列舉參考書目;多年以來,袁崇煥一直廣受爭議,爭論至今尚未平息,關於他的史料也很多。鳳凰網的歷史板塊上有一個反對歷史學家閻崇年的專區,雖不苟同於他們的觀點,但這裡羅列出來的史料甚全,免卻了我一一搜集之苦,在此一併致謝。我沒有在書中隨時註明出處,非為掠美,主要不想寫成一本考證之作,影響讀者的閱讀效果。說句到家話,我電腦水平較菜,在文件下面隨時附註出處,尚且不會操作。來日定當加強學習。
現在,開啟書頁,用目光撫摸這些男子漢的命運吧。我敢保證,每個章節都很精彩。這並非因為我的筆能生花,而是傳主的才智高妙。好事兒壞事兒都是他們幹的,與我無關。
是為序。
第2節:二小人葬送一名將(1)
二小人葬送一名將
‐‐伍子胥之死
導讀:伍子胥和伯嚭都是逃亡到吳國的楚國貴族,算是老鄉,後者為何要對前者&ldo;老鄉見老鄉,背後來一槍&rdo;?要離刺殺慶忌被後世廣為傳頌,目為英雄事跡,可這事真的靠譜,能算作義舉麼?伍子胥對楚平王掘墓鞭屍,究竟是侮辱屍體的不道,還是為父兄報仇的壯舉?
湖北監利縣,大約可以證明政府壟斷經營食鹽的歷史合理性與合法性。三國時期東吳設定這個縣,就是為了&ldo;監鹽漁之利&rdo;。不過,我們講的是軍事而非經濟,所以壟斷經營的暴利問題只能暫且放下,前往監利縣長途汽車站,去看一座塑像。誰的塑像呢?本文的主人公,名將伍子胥。
伍子胥名叫伍員,子胥是他的字。這裡的&ldo;員&rdo;,讀音跟&ldo;雲&rdo;相同。最早注意到這個字,是聽京劇《文昭關》,那其中就唸&ldo;雲&rdo;,當時還以為是上口字。京劇裡經常有這樣的現象,字讀成別音。不過這一次不是。
伍子胥是春秋時期的楚國人,著名的軍事家、謀略家。關於他的故里,有三種說法:湖北監利縣和老河口市,蘇州吳縣胥口鎮。似乎監利的可能性更大。古往今來,伍子胥跟一個成語難捨難分:掘墓鞭屍。說的是本來作為臣子的他,引領吳軍攻入楚國的都城不說,還把死去的老國王從墳墓裡挖出來,鞭屍三百。這也是他人生最大的亮點。
勾結外敵入侵故國,本身已冒了天下之大不韙,竟然還要鞭屍國王。伍子胥為什麼要這麼幹?難道他是變態的虐待狂?當然不是。他之所以要採取如此極端的手段,是因為跟國王有深仇大恨。
孩子沒娘,說來話長。這事咱得從頭說。
小人登場